在现象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发行一周年之时,制作公司“游戏科学”宣布了新消息:
悟空之后的下一部作品,不是便于操作、商业可控、契合大众期待的DLC(追加下载内容),而是黑神话系列新作《黑神话:钟馗》。
“新的英雄,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制作人冯骥表示,而五个“新”意味着,游戏科学又要让玩家等待三四年、甚至五六年之久。
明明继续开发“悟空”,稳赚不赔,为何他们一意孤行,选择“钟馗”?
钟馗,能够接棒悟空吗?
壹
钟馗的“岁数”,比悟空大。
悟空故事原型或始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世多以为是宋刊,最早也是晚唐时期,且书中角色叫“猴行者”。
孙悟空其名首次亮相,或在元杂剧《西游记》中。观音将花果山魔君“通天大圣”,点化作唐僧徒弟,并赐其法名孙悟空。
《黑神话:悟空》角色
而钟馗其人其事,可是实打实地早于唐代。
晋末至刘宋时期的敦煌写本《太上洞渊神咒经》中,已经提及钟馗是驱除病疠的斩鬼之神。
唐玄宗时宰相张说,曾撰有谢表《谢赐钟馗及历日表》,谈及朝廷向官员颁赐钟馗画像以驱邪,说明彼时钟馗驱邪镇鬼,已是官方习俗。
晚唐卢肇《唐逸史》、周繇《梦舞钟馗赋》,更是明确演化出了钟馗的故事。比如《梦舞钟馗赋》有写,生病的唐玄宗夜梦钟馗,为他跳舞驱邪。醒后,果然痊愈。
《黑神话:钟馗》预告剧照
唐之后,对钟馗故事演绎更为完整丰富的版本,来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
书中说,唐玄宗身染疟疾,巫医束手无策。一天,他梦见两只鬼,一大一小,小鬼偷了杨贵妃的香囊和皇帝的玉笛。大鬼当即抓住小弟,挖走眼睛并生吞之。唐玄宗问大鬼是何人。大鬼说,我是武举落第人士,钟馗,“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
钟馗画,清 任伯年 剖鬼图(局部)
唐玄宗醒后,不仅病好了,身体愈发强壮,于是传召吴道子,让他画出梦中人。吴道子如若亲睹般,直接画出钟馗。玄宗大悦,重赏吴道子,并传告天下,要求张贴钟馗画像。
钟馗故事,大体都沿用了这个框架。而要说钟馗的名字及其附带的斩鬼特性,还要更早。
钟馗画,清 方薰 梅下读书(局部)
早在南北朝及隋朝,钟馗便是常用名。
后魏有李钟馗,隋朝有乔钟馗、杨钟馗。哪怕女性,也有叫钟馗的。王勃《滕王阁序》其中有一句诗文,“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宗悫是南朝宋征西将军。他的妹妹,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所记,其名就叫钟馗。
那个大众眼里,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的“钟馗”,凭什么像如今的“梓涵”“沐宸”等名字一样,备受青睐?
因为彼时之钟馗,意义上可能更近于“终葵”。
宋 龚开 中山出游图
《周礼·考工记》所载“杼上终葵首”的“终葵”,或为钟馗的起源。何谓终葵,就是“椎”(类似木棒)。顾炎武《日知录》说:“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
如此,一切就串联起来了。终葵,本是驱傩逐鬼之物,将其人格化,便衍生出钟馗这个形象。
当然,还有历史人物附会说,如北朝尧暄,本名钟葵,字辟邪,或为钟馗原型;商汤巫相仲傀,是驱鬼方相,其读音也近似钟馗。
明 戴进 钟馗雪夜出游图
种种说法,并无定论。
但可以确定的是,钟馗名字古已有之,早于孙悟空,且与“捉鬼驱邪”的民俗功能深度绑定;钟馗形象在唐代得以确认和普及,特别是唐玄宗亲自下场、吴道子画作(真迹已不存)影响,让他深入人心;钟馗故事经唐宋演绎,已经具备一个完整故事的要素。
从物而人格化,又从人格进化为神格,钟馗的造神之旅,可谓是古人历经数百年的一次集体创作。
此后,人们又从道教体系上,为他附加佛魔帝君、罚恶司判官的身份;从文学艺术上,为他派生出“钟馗嫁妹”等经典故事;从民间信仰角度,将除夕、元旦、端午等需要驱鬼、辟邪、镇宅、赐福的神祇形象,一并冠名曰钟馗。
钟馗,终于大火。
贰
孙悟空若无《西游记》,哪吒若无《封神榜》,白蛇若无《警世通言》,恐怕这些流传甚久、民间集体创作的形象,不会获得今时今日的影响力。
钟馗,作为官方认可、民间热捧、文人偏爱、艺术眷顾的神,当然也有自己的小说“专著”,而且不止一本。
最早以钟馗为主角的长篇小说是《钟馗全传》(现存唯一古籍藏于日本内阁文库浅草文库),分4卷33章。
这部作品罕见地编织了钟馗的家谱。钟惠的妻子潭氏梦吞红日,遂生钟馗。钟馗从小好学,天资聪颖,立身不苟。玉帝派人试探他。他心地正大光明,堪当大任。玉帝后来赐他笔剑,命他斩妖除魔。
清 任伯年 钟馗捉鬼图
钟馗娶妻后,准备进京赶考。路上,以符文引天雷,击杀雉精,又用宝剑处死残害人民的石马精怪,还降伏了化作美女魅惑人间的鳖精。结果他赴试不捷,落榜后前往钟南山读书。
不久,他妻子忧闷而死。后来,他点中头名,不料皇帝嫌他貌丑,弃而不用。他羞愤难当,当堂撞死,后蒙玉帝委查冥司。他逐层督察刀山、寒冰、锯解、沸油、割舌等九层地狱后,向玉帝述职。
清 任伯年 钟进士斩狐图
玉帝说,人间妖怪蜂起,无人可治,便赐钟馗降妖铁简,命他“纪人间之善恶,收天下之妖魔”。之后,他诛山魈,入唐玄宗梦为其捉小鬼,收伏蝙蝠精,甚至还曾助力包拯破案。
本书集中讲述了钟馗早年读书、游览地狱和斩妖除魔的故事,宗教意味强烈,并未脱离传统神魔小说套路之窠臼。
倘若作者有大笔力,将九层地狱游览记,写成东方《神曲》,钟馗之名,亦不会低于悟空太多。
此书之后,又有《斩鬼传》,据考证,作者或为一生不得志的清太原人刘璋。不过他比蒲松龄好些。耄耋之年,蒲松龄只得了个岁贡生的安慰奖,而刘璋好歹当了县令。不过,二者之辛辣文笔,几乎同出一脉。
《斩鬼传》将钟馗之死的矛头从皇帝转移到奸相卢杞。皇帝嫌其貌丑,卢杞从中挑拨,激得钟馗自刎而死。皇帝懊悔不已,封他为驱魔大神,并以状元官职殡葬。
钟馗来到酆都后,阎君说,阳间妖邪颇多,无人可治,便赐他含冤、负屈二将、阴兵三百,白泽神兽一头,令他们往阳间去。
钟馗团队除灭40多种如龌龊鬼、冒失鬼、风流鬼、诓骗鬼等群鬼,最终接受玉帝敕封。
清 任预 钟馗夜游图
其实,书中之鬼,都是人,人亦是鬼。正如作者借阎君之口所言,“大凡人鬼之分只在方寸间,方寸正的鬼可为神,方寸不正的人即为鬼。”
作者写鬼事,便是在刺贪刺虐,刺世道疲弊、人心腐化。如钟馗向阴兵索求“良心”治鬼时,阴兵说,“小的自知道那良心拿到阳间不中用,所以都不曾带来”。
但本文仍不能企及《聊斋志异》《西游记》等著作的高度,概因作者更多的只是借鬼事来骂那些该骂之人。钟馗只是他骂人的道具。以骂为先,文学靠后,水准自然高不到哪儿去。
1986版《西游记》海报
第三部钟馗作品为《平鬼传》。写平鬼大元帅钟馗,前往万人县,与此地十鬼缠斗。这十鬼名曰下作鬼、色鬼、催命鬼、赌钱鬼、风流鬼等。群鬼或被斩杀,或被治愈,钟馗功高,受玉帝封赏。
本书与《斩鬼传》如出一辙,作者开宗明义:“世上何曾有鬼?妖魔皆由心生。”群鬼聚集地便是恶贯满盈之地。写鬼事,就是为了骂人。其文学性,比之《斩鬼传》,尤有不足。
言而总之,三部钟馗清代小说,更像是落魄文人科举不第,便臆想同样不第的钟馗,替他们斩恶鬼,除奸佞,受天帝封赏。它们是一种自我安慰,而不能成为与《西游记》《警世通言》等比肩的既通俗又可玩味的文学佳作。若有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大才改编钟馗,恐怕其名声也不会弱于悟空。
叁
游戏科学注册的系列商标,不止有悟空、钟馗,还有姜子牙、小倩、山海、搜神等。
每一个商标,几乎都能对应一个中国幻想文化体系:悟空,对应“西游”体系;姜子牙对应“封神”体系;小倩对应“聊斋”体系;山海对应《山海经》,搜神对应《搜神记》。
诸多体系中,悟空知名度最高,享有不可替代的优先级。可是悟空之后,为何是钟馗?
因为封神体系过于庞大,影视作品、同人小说改编太多,留给游戏科学的创作空间实在有限;《聊斋志异》是短篇集,缺乏一个一以贯之的经典形象;至于《山海经》《搜神记》,既没有贯通全篇的角色,又缺乏要素齐全、流传甚广的故事。
排除法可知,钟馗是悟空之后的最佳选择。
首先,他是一个经典形象,在民俗文化、文学艺术和影视改编里,我们对钟馗不陌生,其相关作品也没有泛滥成灾。迄今较有名的还是欧阳震华的《天师钟馗》和陈坤的《钟馗伏魔:雪妖魔灵》。可是陈坤版钟馗已是10年前的作品。
陈坤版钟馗
由此,冯骥、杨奇等主创可以不受限制地创造一个全新的钟馗,并将与钟馗相关的中国志怪文化,全部化用到游戏之中。
其次,钟馗故事改编空间甚大,且深度契合黑神话的“黑”字。他顶撞帝王,以死相抗,化成恶鬼,以鬼的身份来制伏鬼。
他可以因身世之谜,塑造成另一个悟空,反抗天命;可以因貌丑才高,而演化出另一部“有情皆孽,无人不冤”的世情传说;可以因他能游走于阴阳两界,而赋予其灵魂摆渡人或判官的角色,去串联起一个个良辰美景,书写一首首断井颓垣。
欧阳震华版钟馗
最后,就钟馗的游戏性而言,发挥空间甚至远胜于《黑神话:悟空》:
美术场景,地上可以再现大唐长安、藩镇林立、黄土枯骨,地下更有酆都世界、黄泉地狱、十殿阎罗。它可以写尽中国的阴阳两界,所有鬼怪、幽冥、地狱相关的寺庙、壁画、古画、雕塑等,都可以成为中式特色的游戏场景。
玩法方面,悟空难以脱离棍棒系统,所以只能劈、立、戳,法术系统则是变身、定身、隐身、毫毛等。
而钟馗则不一样了,他可以使用符箓、法宝、傀儡、神兽、机关、阵法等,将中外经典游戏大作的玩法吸收进去,并找到对应的中国表达。
游戏科学版钟馗形象
特别是他的武器系统,不单单是单调的棍法,他可以用斩妖剑,除魔简,乃至招魂幡、缚魂铃、拘魂绳、索命牌、锁魂链、勾魂锁、降魔杵、判官笔、生死簿、阴阳扇、哭丧棒、摩尼宝珠、巡夜灯等实在是数不胜数。
每一套武器,配合上钟馗的形象和《黑神话:悟空》式的庞大世界观及精良制作,《黑神话:钟馗》或将超越前作。
当然,这只是猜测。游戏科学对钟馗有何奇思妙想,三四年后,终会揭晓。好饭不怕晚,天命人们(《黑神话:悟空》的玩家称号),请静候佳音。
撰文|李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