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罕见公开东风-100超音速巡航导弹实弹演练画面。在中国已经大量入役高超音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的背景下,这款在20年前设计部署的武器系统,按理说应该变成“牛夫人”。此前,我在节目中分析了东风-100导弹的独特价值,而包括《亚洲时报》在内的多家外媒似乎回过味来了,认为东风-100凭借4马赫巡航速度与4000公里射程,至今仍是悬在美军西太基地头顶的利剑。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19年国庆阅兵首次亮相的东风-100,在最新曝光的演习中展现出强大实战能力:
从大陆腹地发射,可在40分钟内精确命中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外媒声称“东风-100”可以公路机动发射车与轰-6N轰炸机搭载,空中发射射程延伸至6000公里;锥形弹头与超大尾翼设计,意味着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保持精确制导能力,特别是打击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其4马赫超音速巡航完美填补战术空白——比亚音速导弹至于快4倍,又避免高超音速武器和弹道导弹武器的核冲突风险。
当然,东风-100的真正威力在于与弹道导弹的"组合拳":
中国航空航天研究院2020年报告称,"当东风-100与东风-21/26同时齐射,防御系统需在数分钟内应对不同弹道、不同速度的多维打击"。这种饱和攻击正是美军反导体系软肋:
关岛防御系统存在架构性漏洞,难以应对混合攻击模式。宙斯盾舰载导弹拦截器库存有限,海上重装需数小时至数天。美国导弹防御局局长萨尔茨曼承认:中国500余颗侦察卫星构成的太空监控网,为打击链提供精准坐标。
当然,中国此时展示东风-100,也有现实意义,那就是直指美军近期部署:
2024年9月美军在菲律宾部署"提丰"导弹系统,可发射射程25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
2025年7月美日宣布将在冲绳部署NMESIS远征舰拦截系统。
东风-100的快速响应能力(恰好克制这些机动部署的武器系统)。正如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所指:中国将美军此类前沿部署视为"对战略纵深的切割",必然以更强火力反制。
美军报告强调解放军火箭军拥有900枚覆盖台湾岛的短程弹道导弹,1300枚打击第二岛链的中程导弹,但是又以解放军"缺乏实战检验的指挥体系、程式化训练模式、以及基层官兵素质问题,仍制约着理论威慑力的转化"等借口来淡化自己的弱势。而中国官方媒体此时公开东风-100与无人机配合,对目标实施超远程“猎杀”,正好说明这款老武器,在体系化作战环境下,仍然是一把好剑。
当东风-100的轰鸣再次响彻演兵场,这款承载20年前智慧的武器仍在改写西太力量平衡。其展现的不仅是超音速突防能力,更是一个大国在二十年时空尺度上布局战略威慑的前瞻视野。美军面对最危险的武器不止有高超音速导弹和弹道导弹,还有那些历经时间淬炼仍锋芒不减的"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