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日、2009年10月1日、2015年9月3日、2017年7月30日以及2019年10月1日,这五个日子,对“坦克兵王”丁辉来说意义非凡。那是他人生中最骄傲、最荣耀的五天。作为装备方队的头车驾驶员,他四次驾驶“钢铁战车”驶过天安门,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今年9月3日,他将第六次承担光荣任务,再次驾驶全新装备,带领车队驶过长安街。如果说一次阅兵足以铭记一生,那么连续六次呢?丁辉的回答是:“组织交付的任务,必须完成。”
丁辉出生在辽宁开原,父亲曾是一名出色的坦克兵。自幼耳濡目染,坦克的轰鸣声与军营的故事早已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种子。1993年12月,他如愿穿上军装,从那一刻起,他便牢记一句话:“组织托付的任务,必须完成。”1995年,部队参与京九网光缆施工,每人每日的任务是10米,而年轻的丁辉主动要求自己做到15米,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与拼劲。
1999年,年仅22岁的丁辉首次入选“世纪大阅兵”,顶着驾驶舱内的高温,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圆满完成任务。十年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阅兵,队形调整,他从原本的第二方队转到第一方队,担任头车驾驶员。头车位置光荣,却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与压力。丁辉的每一个动作,不仅决定着本方队的整齐度,还直接影响整个装备方队的通过时间与后续梯队的衔接。为了做到完美,他白天训练,夜晚钻研,逐一攻克难题,最终不负重托。
今年的受阅任务更为艰巨,新型装备首次大规模亮相,方队编组更贴近实战要求。作为第5次担任头车驾驶员的老兵,丁辉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训练中。他既总结以往经验,又不断探索新方法,攻克了多车型混编行进的技术难关,大大提升了训练成效。他说,经历多次阅兵,自己反而一次比一次紧张,但“必须克服一切困难,确保任务圆满完成”,已成为他的座右铭。
“装备在进化,老兵也不能落后。”丁辉常这样说。2010年初,部队进入数字化转型,他第一次感受到“知识恐慌”。装备升级了,士兵也必须“升级迭代”。他没有退缩,而是凭借刻苦钻研,成为首位掌握新装备操作、维护、修理全套能力的骨干,由传统坦克兵成长为数字化指挥员。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他再次作为头车驾驶员,率领22辆99A式坦克以实战化姿态受阅。他说:“阅兵是把我们平时的训练成果最真实地展现出来,下了阅兵场就能直接上战场。”
入伍32年来,丁辉跨越了三代主战装备,从摩托化部队的“集团对抗”,到机械化部队的“钢铁比拼”,再到数字化部队的“硅片较量”。他从“单兵技能”成长为“体系支撑”的一部分,见证了我军装备现代化的巨大飞跃。如今年近五十的他,第六次走上阅兵场,对“阅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优秀驾驶员到一级军士长,他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十次,获得“优秀四会教练员”“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军营工匠”等多项荣誉。他说:“一人强不算强,大家强才是真的过硬。”
虽然多次驾驶战车驶过长安街,但他从未真正看清过天安门。在驾驶位上,透过潜望镜,外面的世界缩小成巴掌大,却让目标更加清晰。他说,回望,是强军征程留下的“钢铁印记”;眺望,是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山河远阔”。从东华表到西华表96米的路程,丁辉和战友们已经整装待发,以巍峨的阵容、滚滚铁流,向全世界展示新时代中国军队的崭新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