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星舰第十飞(IFT-10)原本蓄势待发,却在燃料加注阶段戛然而止。倒计时T-39:55,SpaceX官方宣布叫停发射,理由简洁却耐人寻味:「为了留出时间排查地面系统问题。」这一决定来得突然,正值超重型助推器和星舰飞船级开始注入液态甲烷燃料之际。备份机会定于美中时间8月25日至26日,但这一「擦除」(scrub)事件再次凸显了航天工程的残酷现实:追求速度与安全的微妙平衡。
事件回溯
从准备到意外中断
IFT-10的发射窗口原定于当地时间8月24日下午6:30(中部夏令时,相当于北京时间25日早7:30),持续60分钟。SpaceX团队已完成星舰的堆叠,助推器16号(B16)和星舰37号(S37)矗立在1号发射台上,蓄势待发。这将是星舰Block2版本的第四次尝试,前三次(IFT-7至9)均以失败告终,未能实现核心目标如卫星部署和太空引擎重燃。
既定发射日当天,一切看似顺利。天气预报显示仅有45%的成功概率,主要受孤立风暴影响,但未构成硬性障碍。摄影师和观察者捕捉到星舰在晨光中的雄姿,X平台上充满着兴奋的讨论。SpaceX也启动了直播预热,预计在发射前30分钟正式开播。然而,就在燃料加载启动后不久,团队检测到地面系统异常。SpaceX在X上发布状态更新:「叫停今天星舰第十次飞行是为了排查地面系统问题。」发射团队迅速重置倒计时至T-12小时,暗示8月25日可能重试。
这里说的地面系统泛指发射基础设施,包括燃料供应管道、支撑臂、冷却系统和监控设备。这些系统在燃料加注阶段至关重要,一旦出现液压泄漏、传感器故障或结构应力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SpaceX虽未公布具体细节,但类似事件在航天史上并不罕见——例如,2025年3月NASA与SpaceX的Crew-10任务就因发射台液压支撑臂故障而叫停。SpaceX发言人丹·胡特(DanHuot)在以往类似场合评论道:「看起来这次是地面方面的问题。」尽管未直接指向IFT-10,但这反映出地面设备的复杂性往往成为瓶颈。
技术剖析
潜在故障与安全考量
为什么一个看似「小问题」会引发全盘叫停?答案在于星舰的极端工程挑战。第二代星舰全高123米,重约5000吨,是人类史上最大最强火箭,搭载39台猛禽引擎。燃料加注涉及数千吨液氧和液态甲烷,这些低温推进剂极易挥发,稍有不慎便酿成灾难。地面系统必须确保精确控制压力、温度和流速,避免像IFT-9中出现的推进剂泄漏——那次,飞船S35因燃料罐扩散器(diffuser,一种控制气体流动以防直接冲击液面或罐壁的装置)失效,导致姿态控制丧失,最终在印度洋上空解体。
SpaceX调查显示,IFT-9助推器在着陆燃烧阶段因角度过陡(近17度)导致燃料传输管应力超标,引发结构失效。IFT-10本计划降低下降角度,以减少负载,同时测试非标着陆配置:故意禁用一台中心引擎,用中环引擎替代,模拟「万一」场景。这类实验数据对未来可复用性至关重要,但地面故障打乱了节奏。可能的诱因包括——
传感器或监控异常
当今航天发射依赖数百传感器实时监测。如果地面系统读数异常,团队宁可叫停也不冒险——SpaceX的「快速迭代」哲学强调从失败中学习,但绝不以安全为代价。
液压或机械故障
发射台的支撑臂可能出现液压泄漏,类似Crew-10的夹臂问题。IFT-10使用1号发射台的轨道发射架,而梅西测试场仍在修复6月18日船体36号爆炸后的损伤,那次爆炸源于复合材料压力容器(COPV)破裂。
外部因素交织
天气虽非主因,但8月下旬南德克萨斯仍多雷暴,闪电曾于发射日当天早些时候逼近发射台5英里内,延缓了准备工作。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于8月18日结束对IFT-9调查,批准IFT-10,但任何地面异常都可能触发额外审查。
麻省理工学院(MIT)阿波罗项目教授奥利维尔·德·韦克(OlivierdeWeck)直言:「我们现在严重质疑星舰架构的可行性。」他指出,星舰飞船级隔热系统和姿态控制仍是痛点,地面故障虽非核心,但暴露了供应链和测试瓶颈。数据显示,星舰前9次测试中,6次以爆炸或失控告终,整体重大故障风险超60%。SpaceX通过降低COPV压力、加装保护罩和改进扩散器,试图将风险降至25-30%,但IFT-10叫停提醒我们,航天无小事。
前瞻
从挫折中崛起
这一叫停虽显意外,却短暂而必要。航天界反应热烈。NASASpaceflight论坛用户讨论道:「这是发射前夕的巨型帖子,充满期待与不确定。」X上,摄影师约翰·克劳斯(JohnKraus)分享了叫停公告,引发数千互动,有人感叹「这些发射总被擦除」,另有人赞叹照片的震撼。Reddit社区则担忧:「如果地面系统反复出问题,会不会拖累整体进度?」
IFT-10原计划演示多项里程碑:①测试助推器热分离后方向翻转、返航点火、引擎失效场景下着陆点火能力,并以双引擎悬停状态软溅落墨西哥湾,为未来提供更大鲁棒控制、更精准捕获积累数据。②测试飞船上升段、太空滑行段、真空猛禽在轨再点火(计划第三次测试再点火)、演示部署8个星链模拟器(第四次计划部署载荷)、第四次计划验证第二代星舰再入与着陆能力。
如果全部达成,将标志Block2重大跨越——这将是第二代星舰首次完成轨道级试飞(IFT-7、8、9均失败),也是星舰飞船级首次成功闯关再入阶段、软着陆(S33、S34、S35均告败),还是星舰首次成功在轨部署演示(IFT-7、8、9均失败),以及第二次验证星舰太空再点火能力(继IFT-6的S31)。这些里程碑将大幅缩短与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差距,并且稳固星舰作为月球着陆器的角色。
但潜在风险依然高企,历史显示,引擎舱火灾、加压系统故障和COPV破裂仍是首要威胁,故意缺失少量隔热瓦再入同样增加不确定,可能导致局部过热而失控。失败概率虽无法科学量化,但飞船级存活率历史不足30%。一旦再现泄漏或其他致命故障,IFT-10告败不说,IFT-11恐怕延至今年底,甚至影响第三代星舰(Block3)亮相。进而延误阿尔忒弥斯III(ArtemisIII)月球登陆(计划2027年)和火星窗口(2026年底)。NASA依赖星舰作为人类登陆系统(HLS),已将推进剂转移演示推至2026财年。不过,SpaceX顽强韧性有目共睹:从S36爆炸到S37就位,仅用两个月,展现了超强适应力。马斯克乐观表示:「我们将在明年实现全复用。」
星舰开发之路注定崎岖,但每一次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铺路石。SpaceX早期猎鹰火箭曾历经三次失败,才迎来转机。地面故障虽平凡,却揭示了从原型到可靠系统的漫长历程。叫停IFT-10只是小插曲,航天发射向来是人类对抗未知的前沿阵地。在星舰基地的夕阳下,123米的星舰正静静等待下一次腾飞,很可能就在明天。这不仅仅是技术较量,更是关于梦想成真的顽强叙事——安全第一,创新不止。
部分信息索引:
SpaceXschedules10thtestflightforStarship,detailsrecentsetbacks-spaceflightnow.com
SpaceXpostpones10thtestlaunchofmassiveStarshiprocket-npr.org
r/SpaceXFlight10OfficialLaunchDiscussion&UpdatesThread!
X平台帖文
Reddit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