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时间8月17日的一个清晨,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福克斯新闻演播厅中接受采访。当被主持人问及“为何不制裁同样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欧洲国家”时,鲁比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如果我们对俄罗斯向中国出售的石油进行追查,会发现大多数原油都经过炼化后再以成品油的形式重新进入全球市场。如果我们选择制裁中国,这将会导致全球油价飙升。” 鲁比奥的直言不讳显然让人注意到他不惧得罪印度,这与美国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他的这番坦率发言却引发了印度网友的不满,许多人在社交平台上直接指责美国在玩“双标游戏”。
鲁比奥接着指出,美国参议院曾经提议对中国和印度同时征收高达100%的关税,但是欧洲国家对此表示了私下的担忧。他毫不避讳地说:“我不希望与欧洲产生对立。” 換句話說,美国之所以将印度作为制裁对象,而非中国或欧洲,是因为选择印度是“代价最低的选择”——既避免了全球油价失控的风险,又能够展现出对俄罗斯的强硬立场。就在鲁比奥发表言论的两个星期前,特朗普以“资助俄罗斯战争机器”为借口,对自印度进口的商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加上之前的关税,整体税率达到了令人震惊的50%。这样一来,印度便在一夜之间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受到惩罚的国家,而此时欧盟对俄罗斯的贸易额高达675亿欧元(远远超过印度),而美国仍然在进口俄罗斯的核原料钯金。这一系列的事实使得印度外交部愤怒地批评此举为“不公平、不公正和不合理”。
鲁比奥所表达的“大实话”背后,实际上隐藏了美国对此形势的深刻计算。首先,针对中国的制裁实际上会导致美国自身利益的受损,因为中国将俄罗斯的原油炼制成成品油再进行出口的产业链,直接关系到全球能源的供应。如果美国中断这个供应链,恐怕其国内的通货膨胀会再次失控。其次,针对印度的制裁则是美国的低成本政治表演。印度的GDP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且86%的武器装备依赖于俄罗斯。美国正好抓住了莫迪政府“不敢翻脸”的心理,认为印太战略需要美国的力量来制衡中国的崛起。
最终,美国还积极寻求拉拢巴基斯坦,给予其5%的纺织品关税减免及12亿美元的油气合作协议。美国商务部长甚至放言,计划在仅仅三个月内完成对巴基斯坦的谈判,这样的策略显然是试图利用巴基斯坦来制约印度,逼迫印度向美国妥协。然而,尽管印度表面上似乎反击得强势,实际上其情况却并不乐观。在军事装备方面,印度的T-90坦克以及苏-30战机的配件几乎全部依赖于俄罗斯,若是屈从于美国,将会对印度军队的战斗力造成致命打击。同时,若彻底倒向中俄,印度将可能失去与西方市场的联系。而如果选择顺应美国,则可能对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造成巨大的损害,失去其他国家的信任。
不过,印度并非没有自我反击的可能性。首先,印度积极推动去美元化的政策,开始加速推进与中东及东南亚国家的本币结算,签订互换协议;其次,中俄两国也在规划以本币结算进行俄罗斯石油交易,为印度提供应对美国制裁的“对冲方案”,从而增强金砖国家之间的凝聚力。正如《华盛顿邮报》所指出的那样:“美印关系已经跌至十年来的最低点,盲目指望印度会放弃与俄罗斯的关系是极其愚蠢的。”
鲁比奥的直率讲话让全球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美国政府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实质,实际上是利益至上,以实力为依据的便宜行事。虽然美国的一系列算盘或许在短期内可以收获政治上的优势,让各国俯首听命,但历史早已证明:一个将盟友视作可以随意抛弃的棋子的国家,终究会面临孤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