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好奇,如果联合国五常(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的格局被打破,要增加一个席位,谁最有可能脱颖而出?
这可不是简单的排名游戏,背后是实打实的国力比拼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五常手里握着至高无上的“一票否决权”,能直接决定战争与和平、制裁与干预,是全球权力金字塔最顶尖的存在。
所以,这个“第六常”的候选名单,其实很短。综合来看,有且仅有以下几个“选手”有资格上台竞争,但每一个都面临着巨大的、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
第一梯队:众望所归?印度
印度无疑是当今世界呼声最高、也最积极的竞争者。其人口体量巨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拥有无可忽视的庞大体量和市场。
经济上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且增长迅速,是G20等重要机制的核心成员。得益于“不结盟运动”创始国的身份,在发展中国家中有较强号召力。美西方为了拉拢其制衡中国,也频频示好,甚至公开支持其“入常”诉求。
当然了,扩大常任理事国意味着稀释现有五常的权力。没有一个现任常任理事国会真心愿意和别人分享“一票否决权”。所以,印度申请6次入常,每一次都被否决。
而综合国力方面,其军事实力、科技水平、人均GDP等方面与五常仍有较大距离。
第二梯队:老牌劲旅,但总差口气——日本、德国
这两个国家经常被捆绑在一起讨论,因为它们情况类似。
日德分别是世界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是联合国的核心出资国,经济实力雄厚。在全球事务和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但作为二战战败国,其政治和军事地位一直受到限制。让它们入常,尤其是在亚洲,会遭到中、韩等曾遭受其侵略的国家的强烈反对和民族情绪反弹。这是它们无法绕开的“历史硬伤”。
要知道,五常国可都是二战战胜国,对二战作战胜利贡献极大,牺牲极大。从这点看,日德就没有资格,特别是日本,至今不承认二战罪行。让其入常,岂不是“引狼入室”?
第三梯队:地区霸主,但影响力有限——巴西
巴西代表拉丁美洲,作为南美最大的国家,它入常可以弥补拉美在常任理事国中缺席的遗憾,让安理会更具地域代表性。
但综合国力不足:经济波动大,军事实力和全球政治影响力无法与前列国家相比。其地区领导地位也常受到阿根廷、墨西哥等邻国的挑战。
巴西像是一个“概念股”,概念很好(代表拉美),但实力还难以支撑其坐上牌桌。
在可预见的未来,“五常变六常”这件事,几乎不可能发生。
原因就在于联合国和安理会运行的核心逻辑——“雅尔塔体系”。这个由二战胜利国确立的秩序,其稳定性就来自于五常的权力垄断和相互制衡。任何改变这一结构的尝试,都会动摇整个体系的根基。
修改《联合国宪章》需要所有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这意味着,任何一个现任五常国家都可以用“一票否决权”阻止任何扩员提案。谁会主动给自己找一个分权的对手呢?
增加一个常任理事国,不是简单的“+1”,而是权力的重新洗牌。不仅五常不乐意,其他区域强国(如意大利、巴基斯坦、阿根廷、尼日利亚等)也会因为竞争对手(日、印、巴、德)的上位而激烈反对,导致无法达成共识。
可见,现有的五常格局,是二战后实力和政治结果的最终体现,无比坚固。除非未来发生颠覆性的全球秩序重组,否则,安理会的那五把椅子,恐怕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第六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