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国开国算起,到这个时候,扬州战区已经换了三任话事人了。
第一位话事人是曹休,在曹丕登基之后不久,曹休就开始负责东南方向的军务。直到那场石亭之战以后,曹休因病去世。
在曹休去世之后,接下来的第二位扬州战区话事人,就是满宠。
这位在魏国先后侍奉了曹家四代人的老臣,堪称是一个劳模型人物。他从曹操时代开始给曹家打工,一直干到了曹芳时代。而在扬州战区话事人这个位置上,满宠更是一口气干了将近十一年的时间!
而且,这位魏国老臣,年龄应该比司马懿还大很多。所以,在扬州这边干到最后的时候,满宠应该已经超过七十岁了。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臣,依然还在为国家镇守边疆,这绝对是劳模中的劳模。
于是,在曹叡去世之后不久,曹芳登基之后,满宠就被调了回来,正式退休回家。而退休之后,满宠又在家里过了两年退休生活,这才寿终正寝。
而满宠退休之后,接下来,扬州战区就迎来了第三位话事人。
第三位话事人,名叫王凌。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王凌的叔叔,就是那位司徒王允。
当年王允联合吕布,刺杀董卓,天下无人不知。这件事,就算是在后世,也是家喻户晓的。
但是在杀了董卓之后,王允并没能稳住局面。于是后来,董卓旧部杀进了长安。那一战,吕布靠着个人勇武,最后成功离开了长安。但是王允就没那么幸运了,董卓旧部入城之后,不但杀了王允,而且还杀了王允全家。
而当时的王凌,恰好就在长安。
那一年,王凌还是一个少年。面对这种破门灭家的大祸,年少的王凌,在家人的托举下,悄悄翻过城墙,侥幸逃出了长安,随后一路逃回了老家太原。
从那时开始,王凌就不再是什么公卿贵族之后,他开始需要独自面对这个混乱的世界。
好在,王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在老家还有不少稍微远一点的本家亲戚,以及不少家产土地。所以,回到太原之后,王凌也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而接下来,随着王凌不断长大,肩负着家族传承使命的王凌,开始外出结交朋友,努力提高自己的名望。从长安到太原,王凌拜访了很多人,也逐渐交到了一些好朋友。
在这其中,有三个好朋友特别重要。
一个叫司马朗,一个叫贾逵,还有一个叫王昶。
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大哥,贾逵就是之前那个力推曹丕登基、石亭之战率兵增援曹休的人。至于王昶,我们刚刚提到过,此时正在坐镇荆州。
对于这些朋友,王凌都和他们倾心结交。尤其是王昶,两人都是太原人。往上倒推很多辈,估计两人还有同一个祖宗。而且,王昶年龄要稍大一些。所以王凌就把王昶当成了自己的大哥,将他视作自己为数不多的亲人来对待。
这些关系,在后来的历史当中,其实是有很大影响的。
有了这些朋友,王凌也算有了一些声望。再加上王家的家世,确实也不错。所以,等到王凌成年之后,他也就得以顺利举孝廉入仕,有了做官的机会,很快被任命为县令。
按照之前汉朝的规矩,一个人通过举孝廉之后,被任命为县令,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问题是,王凌被举孝廉的时候,早就已经天下大乱了。到了这个时候,谁还看这个?大家真正看中的,是你手里有没有军队,是你的家族够不够硬,是你上面有没有人罩着!
这些,王凌无疑都没有。
于是接下来,王凌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就在他刚刚入仕之后不久,很快就有人眼红他的位置,在公务方面,给他罗织了一些罪名。在这之后,王凌从一个年轻有为的县令,直接被一撸到底,发配去做苦役了。
那一年,王凌仰天长叹,不知道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
家族满门被灭,自己如今又戴罪在身。这辈子,自己还有出头的希望吗?还有延续家族的可能吗?
就在王凌近乎爵位的时候,那一年,王凌遇到自己人生当中,最大的一个贵人。
那一年,刚刚拿下兖州的曹操,巡视到了这里。在听说王允的侄子在这里服刑之后,曹操也很感慨。
彼时的曹操,依然心怀天下,渴望以一己之力匡扶社稷。所以对于之前失败的王允,曹操其实是非常尊敬的。
于是,曹操很快就下令,直接赦免了王凌。同时,曹操还大力提拔了王凌。在往后的二十多年里,王凌从一个服劳役的罪犯,一步步走到了魏国刺史级别的高位。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之后,王凌直接被任命为兖州刺史,开始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
再后来的事情,我们之前就提到过一些了。
曹丕三路伐吴的时候,王凌曾经率领了一部分军队,参与了洞口之战。石亭之战的时候,王凌曾经在贾逵的带领下,增援曹休。因为参与了这两场战争,王凌也算是有了一些军事资本。
于是再之后,他就被调到了扬州,去和满宠搭班子。满宠担任扬州战区的司令,而王凌则是担任扬州刺史。
而等到满宠退休之后,本就已经在扬州任职多年的王凌,就得以再进一步。从扬州刺史,升任为扬州战区司令。
不过请注意,王凌能够胜任扬州战区司令,靠的并不是司马懿的举荐。在看过王凌的履历之后,我们可能会下意识认为:既然王凌当年和司马懿的大哥,关系很好。那么此时的王凌,也应该是司马懿的人才对。
这里面的关系其实很复杂。
此时的王凌,和司马懿的关系,确实还算可以。但是他这次当上扬州战区司令,却并不是因为司马懿的举荐。相反,是因为曹爽的举荐。
至于说曹爽和王凌,到底又是怎么搭上的,我们就不知道了。
反正最后,在东吴此次四路伐魏之际,扬州战区这边,此时正好是王凌说了算。
所以接下来,王凌就得在合肥一线,正面面对全琮和诸葛恪的进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