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10万多张!”日前,有媒体报道了55岁的河北唐山公益摄影师戚辉的事迹。2014年,他成立了一个由40余人组成的团队,发起了面向冀东八路军老战士的公益摄影。11年来,团队足迹遍布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等省份的27个县市区,行程达7万余公里。
因一次拍摄时被老兵拿出军功章后瞬间神采奕奕的场景打动,戚辉萌生了为老兵拍照的想法。 寒来暑往,十余年持续追寻老兵足迹,这样的坚持令人钦佩,该公益团队的拍摄成果,也构成了对抗战记忆的有机补充。近些年,类似的公益行动还有不少:95后摄影师韩佳龙,跑了15个城市,为242名志愿军老战士们留下珍贵影像;温州女生胡丹妮,利用休息时间翻山越岭、辗转奔波,已拍摄189位温州地区的老兵……
说起来,促使他们开启拍摄历程的具体因由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饱含着对前辈英雄的尊重与致敬。 作为历史最直接的经历者、见证者,这些耄耋老人在青葱年华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用铮铮铁骨,撑起了时代的脊梁。一次次寻访老兵,一次次按下快门,一次次倾听与书写,表达着后人对峥嵘岁月的铭记、对英雄精神的礼敬。
感动之余,另一个屡屡被提及的强烈感受,则是“与时间赛跑”。 几位摄影师在接受采访时都曾分享,明明跟老兵约好下次再见,却不经意间成了诀别,有些老兵甚至没有等到拍摄那天。匆匆流走的时光给了我们一种强烈的紧迫感。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皆以实际行动优待老兵、提供保障,还通过录制口述历史、出版主题图书、摄影展、绘画展等多种方式宣传他们的事迹。当看到观众在一幅幅肖像前凝神驻足,当读到感人肺腑的留言,便会更深切地理解那句——如果我们永远记着,他们就永远活着。
对历史的尊重,亦是对未来的承诺。“只有向前冲,不能后退,后退是狗熊”“祖国的年轻人,不要忘掉,革命的胜利,是先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老兵的真挚话语,听来让人心潮澎湃。珍惜和平岁月,传承爱国精神,努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正是对前辈们最好的慰藉。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