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实习生田慧
出油、长痘、晒伤……夏季如何护肤?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陆茂和副主任医师宋黎将分享科学护肤方法。
清洁不能过火,洗脸别“打仗”
一到夏天,有的人洗脸频繁到一天三四次,甚至用磨砂膏或刷酸,结果皮肤不但更油,还变得更敏感。
皮肤清洁剂分为皂类和合成型。皂类为碱性,去污力强,皮脂膜容易被清除,增高皮肤pH值,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添加了保湿成分的改良皂类或含甘油的手工皂性质温和,对皮肤的刺激较低。
正确的洁面方法为:正常情况下,提倡清水洁面。若处在气温炎热、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使用防晒剂或粉质、油脂类化妆品或有其他特殊情况时,才需要使用洁面产品。洗面奶是最常用的类别,每次用量1~2g(黄豆至蚕豆大小),以面部T区为重点,用手指轻轻画圈涂抹后,用吸有清水的毛巾擦洗。洁面后喷润(爽)肤水或搽保湿霜等,以恢复皮脂膜,维护正常的pH值。
有些人感觉夏天皮肤偏油腻,会使用磨砂膏或去角质膏。磨砂膏通过在皮肤上的物理摩擦作用去除老化的角质细胞碎屑。但过频使用会导致皮肤敏感、真皮血管扩张等。建议油性或老化皮肤2~4周使用1次,磨砂膏和去角质膏不要同时使用。
补水不是“狂敷面膜”,而是“控油保湿”
夏天出油多,不代表皮肤不缺水。很多人忽视保湿,只顾控油,结果皮肤“外油内干”,越控越油。关键是:保湿要轻盈、水油平衡。保湿产品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皮肤类型、年龄和季节选择,还要根据自己的皮肤状态做小的调整。
油性皮肤建议选择无油配方、质地清爽的水、乳液、凝胶或啫喱,成分上可多选亲水性的保湿剂,如甘油、尿素等,尽量少选择凡士林或矿物油,减少使用后的油腻感。干性皮肤则建议选择含有封包效果好的凡士林、植物/动物/矿物油等油脂成分的霜剂。夏季,相对湿度、紫外线强度较高,皮脂腺分泌速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角质层中水分、油脂含量相对较多,可选用质地轻薄(水、凝胶、乳液等类型)的保湿润肤类产品。面膜可以敷,但不宜天天敷,每周1~2次足够,避免“水合过度”引发敏感。
防晒是“抗老”的第一步,不是“选个指数高的就行”
夏季紫外线强,不防晒,其他护肤都是在做减法。防晒包括无机(物理)防晒和有机(化学)防晒。
无机(物理)防晒是UV屏蔽剂,主要通过反射、散射日光发挥防晒作用,其防晒谱宽、相对光稳定、不易致敏,适用于敏感人群,缺点是不易涂抹,不透明、影响美观。
有机(化学)防晒是UV吸收剂,可选择性吸收UV而发挥防晒作用。有机防晒质地轻薄,透明感好。传统的有机防晒有一定致敏性。近年来,新型有机防晒克服了致敏缺点,更安全。
除此之外,抗氧化剂对日光没有直接吸收或反射作用,但加入化妆品后可提高皮肤抗氧化能力,起到间接防晒作用,包括维生素C/E、β胡萝卜素、金属硫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花青素、四氢甲基嘧啶羧酸(ectoin)以及甘草、芦荟、绿茶、三七、葡萄籽等众多植物提取物,这些也是网红产品,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防晒抗衰产品。
防晒有三大原则,第一,防晒产品不能少,第二,及时补充是关键:需每隔2~3小时补涂一次,尤其出汗或擦拭后,第三,硬防晒是王道:遮阳伞、帽子、墨镜、防晒衣。
痘痘肌的“雷区”:别乱用水杨酸,越弄越红
夏天是痘痘的高发季,特别是混油皮或敏感人群。很多人拿含水杨酸的产品猛上阵,结果导致皮肤屏障损伤、红肿更严重。
痤疮、脂溢性皮炎、少数玫瑰痤疮等油皮患者,应根据皮脂量的多少,调节清洁剂使用量和清洁频率,以皮肤不油腻、不干燥为度。选用针对油性皮肤的清洁产品,如香皂、浴盐、富含泡沫的洗面奶等。有明显丘疹、脓疱的情况可使用含二硫化硒或硫磺的产品达到控油、抑菌的作用。注意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脂膜,经皮失水率增加,反馈性地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而出现所谓的“外油内干”现象。选用温和的控油洁面乳可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抗痘小秘诀:温和抗炎是重点,如烟酰胺(≤5%)、壬二酸等成分。有炎症红肿时,用水杨酸的局部祛痘凝胶,点涂使用。保持作息规律,清淡饮食、少糖少奶,痘痘自然少一半。
“熬夜+空调+西瓜+冷饮”是夏季皮肤老化的隐形杀手
夏天生活节奏乱,很多人夜宵烧烤、小酒小冰饮不离手,熬夜追剧到凌晨,第二天皮肤暗沉、毛孔粗大、出油爆痘集体登场。要想皮肤好,下面几条少不了:保持充足睡眠,多吃抗氧化水果(如蓝莓、西柚、番茄),控制糖分,空调温度别开太低。
护肤不是比谁瓶子多、涂得厚,而是精准了解你的皮肤类型及状态,给予它刚刚好的照顾。记住:夏季护肤的核心是——温和清洁、轻盈保湿、全方位防晒、合理控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