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首相死了,民众放鞭炮狂欢,撒切尔夫人为何让英国人如此痛恨?
创始人
2025-08-04 13:01:05
0

2013年4月8日,玛格丽特·撒切尔的去世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但在英国街头,却并没有弥漫着哀悼的氛围。格拉斯哥、布里克斯顿等地,市民们放鞭炮、举标语、高声欢庆,街头洋溢着一种解脱般的气氛。为什么这位曾主宰英国政坛11年的女性首相,会在她去世后引发如此两极分化的反应?她的政策究竟做了什么,让一个曾经坚如磐石的国家在她的领导下分裂为两派,一派充满敬意,另一派却恨得发指?

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1925年10月13日出生在英格兰林肯郡的格兰瑟姆镇,家境贫寒,父亲阿尔弗雷德是当地的保守派人物,曾担任镇长。家中经营着一间小杂货铺,生活拮据。小玛格丽特自幼便耳濡目染了政治,父亲在家中常常与朋友讨论政治事务,她也从中学到了辩论的技巧。天资聪颖的她在1943年考入了牛津大学,攻读化学专业。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参与保守党学生会的活动,政治兴趣不减。毕业后,她曾在实验室工作了几年,但很快转行学习法律,并于1953年获得律师资格,为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1950年,年仅24岁的她首次踏上了竞选之路,代表保守党挑战达特福德选区,虽然未能成功当选,但她出色的辩才和不畏艰难的勇气,令许多人记住了这个年轻女子。1951年,她嫁给了富商丹尼斯·撒切尔,从此政治道路上有了更稳固的经济支持。1959年,她成功当选伦敦北部芬奇利选区的下议院议员,正式进入政界,开始为英国的未来谋划。

1970年,保守党执政,她被任命为教育及科学大臣,但她的决定却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反应——她取消了免费牛奶计划,给小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失望,也让她获得了“抢奶贼”的绰号,舆论如潮水般倾向于抨击她。1974年,保守党在大选中失利,党内陷入混乱。撒切尔夫人果断出手,挑战当时的党魁希斯,并凭借党内成员对现状的不满成功当上了党首。1979年,英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飙升,罢工不断,社会陷入瘫痪。撒切尔夫人凭借坚定的政治手腕,在这一年带领保守党击败工党,顺利进入唐宁街10号,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并开启了长达11年半的执政生涯。

撒切尔夫人上任时,英国的经济困境可谓雪上加霜。1970年代,通货膨胀率一度达到25%,失业人数突破百万,国有企业积重难返,工会的频繁罢工几乎瘫痪了整个国家。她坚信只有通过自由市场改革才能拯救国家经济。她提出了减税、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削弱工会力量等一系列激进政策。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困境,但也使得很多民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工人阶级,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不满。

撒切尔夫人的私有化政策是她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她主张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投资者,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并减轻政府负担。1980年代初,煤炭、钢铁、电力、电信等重要行业纷纷私有化,尤其是北方和威尔士的煤矿成为首批受害者。1984年,全国矿工发起罢工,抗议煤矿关闭和裁员,罢工持续了近一年,最终政府依靠强硬手段,动用了大量警力来封锁矿区,迫使工会妥协。工会的失败标志着撒切尔政府的胜利,但对于北方工人而言,这一胜利却换来的是家园的破碎和生计的丧失。

在福利政策方面,撒切尔夫人坚信“靠自己,不靠政府”的理念,她认为过多的福利制度鼓励懒惰,拖累了国家财政。自1980年代起,她削减了大量的救济金、养老金、医疗和教育补贴,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受到了最严重的冲击。很多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学校的资金也大幅削减。贫富差距在她的政策下急剧扩大,1987年,英国的基尼系数跃升至0.34,富人逐渐受益于减税政策,而底层民众的生活却变得愈加困窘,社会的不公愤怒逐渐积累。

工会的打压也是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一大特点。她认为工会是经济发展的障碍,频繁的罢工不仅影响企业生产,也使得政府陷入僵局。通过1980年和1982年颁布的就业法案,她大幅削弱了工会的罢工权和集资权。1984年,矿工的罢工达到了顶峰,政府和工会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警察与工人发生了多次激烈对抗。虽然工会最终失败,但撒切尔夫人也因此赢得了对经济的控制权,却失去了工人阶级的支持。

1982年,马岛战争成为她政治生涯的亮点之一。阿根廷入侵福克兰群岛后,撒切尔夫人果断下令派兵出征,最终英国成功收回领土。这场胜利让她赢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1983年她带领保守党在大选中大获全胜,民意支持率急剧上升。然而,随着1980年代末期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的再度爆发,她的政治地位开始动摇。1989年推出的“社区税”成为她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这项税制规定无论收入多少,每个人都必须缴纳相同的税款,给低收入群体带来了极大压力,最终引发了1990年的特拉法加广场骚乱。

撒切尔夫人的去世引发了英国社会的震荡。许多保守派人士对她的成就表示怀念,认为她拯救了英国的经济;但在北方矿区和威尔士等地区,民众的愤怒却没有得到平息。2013年4月8日,她去世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走上街头放鞭炮、庆祝,甚至有人高喊“女巫死了”,这份愤怒源自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公的深刻不满。撒切尔夫人的改革虽然带来了经济的短期复苏,但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导致了深刻的社会裂痕。

撒切尔夫人的遗产至今仍然充满争议。她的支持者认为她通过改革救活了英国经济,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而她的批评者则认为,她破坏了工人阶级的生活,撕裂了社会的和谐。在她的领导下,金融业和中产阶级受益匪浅,但也有大量工人阶级和北方工业区的民众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撒切尔夫人的名字注定成为英国历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符号,充满了矛盾与争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宏源药业:已完成公斤级硫化物电... 投资者提问:请问,固态电池方面研究测试结果怎么样,谢谢董秘回答(宏源药业SZ301246):您好,目...
纪念许倬云先生|许倬云谈古代“... 许倬云(李媛绘)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于当地时间8月4日在美国匹兹堡去世,享年九十五岁。2008年,...
浙江建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 投资者提问:请问贵公司重组进展?董秘回答(浙江建投SZ002761):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发行股份...
国力股份(688103.SH)... 格隆汇8月4日丨国力股份(688103.SH)公布,2025年7月,公司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
无锡盛景微电子回购进展:已回购... 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5日发布关于股份回购进展公告,披露了公司回购股份的最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