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萨达姆为何被美军追着打,也不动用其800架战机,如今才知高明
创始人
2025-07-30 12:23:51
0

2003年3月,美军战机如乌云般笼罩伊拉克领空,数以千计的导弹将城市化为炼狱。面对压倒性的军事差距,萨达姆·侯赛因却下达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将伊拉克空军近800架战机秘密埋藏于茫茫沙漠之中。这一抉择曾被西方军事评论家讥讽为“绝望的愚蠢”,但当历史硝烟散去,其深远的战略意图才逐渐显现出近乎悲壮的智慧。

一、血火教训:海湾战争的空军覆灭与战略觉醒

1991年的海湾战争如同一盆刺骨冰水,浇醒了萨达姆对现代战争的认知。当美军F-117隐形战机如幽灵般穿透伊拉克防空网,精准摧毁指挥中枢;当“爱国者”导弹在夜空中划出死亡弧线拦截“飞毛腿”,伊拉克耗资数百亿美元打造的防空体系在电子战与精确制导武器面前形同虚设。短短42天空袭,伊军268架战机被摧毁,制空权彻底丧失。这场技术代差的碾压让萨达姆痛彻骨髓——传统机海战术在信息化战争面前无异于自杀。正是这份惨痛记忆,为十年后埋机决策埋下了伏笔。

二、沙漠藏锋:以空间换时间的生存博弈

2003年美军再度压境之际,萨达姆的抉择绝非怯懦。面对美军第五代战机与卫星全天候监控的绝对优势,他将包括米格-25“狐蝠”、米格-29“支点”在内的精锐战机拆卸分解,装入特制集装箱,深埋于提克里特等地的沙漠深处。这一行动暗含三重战略考量:

保存火种:避免战机在首波打击中被摧毁于机场,为未来游击战或政权复辟保留反击资本。苏联制造的米格系列战机虽非顶尖,但仍是中东地区不可小觑的空中力量。

战略欺骗:通过营造“空军溃散”假象麻痹美军,诱使其低估伊军残余实力。彼时美军情报部门确实陷入困惑,一度质疑战机去向。

困局突围:萨达姆预判美军难以长期占领伊拉克。他在流亡录音中宣称:“当占领者疲惫时,这些战机将成为刺向他们后背的匕首。”埋机本质是以空间换时间,赌的是帝国坟场的历史重演。

三、未竟之谋: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割裂

萨达姆的布局终究未能等到曙光。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斩首行动”,凭借情报渗透与闪电战,短短三周攻陷巴格达。藏于地窖的萨达姆被俘,次年殒身绞架。那些深埋黄沙的战机,因缺乏维护逐渐锈蚀,最终成为沙漠中的钢铁坟墓。计划崩毁的根源在于三重误判:

政权韧性崩塌:高估民众忠诚度,未料教派矛盾与长期制裁早已蛀空统治根基。美军仅用250名特种兵和“金元攻势”便瓦解数十万大军。

技术代差鸿沟:即便战机启用,面对F-22与全球鹰无人机组成的多维监控网,老式米格升空即被锁定,毫无生存空间。

国际孤立绝境:美国以“洗衣粉事件”污名化伊拉克为恐怖国家,全球噤声中彻底切断外部支援。孤岛上的雄心,终成无本之木。

四、尘埃落定:悲情战略的历史回响

萨达姆的沙漠战机群最终化作中东权力游戏的残章断简,但其决策逻辑仍闪烁着实用主义冷光。在绝对劣势下,他摒弃了“玉碎式”冲锋,选择蛰伏待机,与越南战争期间越共挖掘数百公里地道保存实力的策略异曲同工。现代战例中,乌克兰在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将战机分散隐藏于公路、农庄,同样延续了这种“存人失地”的生存哲学。

当后人翻阅这份沙漠下的战机清单,所见不仅是独裁者的末路挣扎,更是一个弱势政权面对超级大国碾压时,在绝望中迸发的、带有赌徒色彩的理性。萨达姆的失败在于错估时代洪流与人心向背,但他对战争本质的清醒认知——即“存实力者存希望”——至今仍为弱小国家提供着残酷而真实的战略启示。历史最终证明:埋入黄沙的不是怯懦,而是一曲未及奏响的悲怆绝唱。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香坊 全市首个“政务夜市”开张 (来源:黑龙江日报)转自:黑龙江日报 本报讯(刘喆 记者刘莉)日前,哈尔滨市首个“政务夜市”...
英博U21队转战呼和浩特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记者 赵博文 7月28日,中足联官方公布了2025赛季U21联...
公益体育课上射击项目受欢迎 (来源:辽宁日报)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李翔报道 第四届和平区中小学体育训练营公益课堂自7月1...
蒋锋检查调度防汛防台工作 严... 来源:无锡日报  7月30日,受台风“竹节草”影响,我市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代市长蒋锋带队实地检...
第四十期:如何进行ETF套利(...   第三种ETF套利策略:  (3)事件套利策略  事件驱动套利策略,是指利用公司或市场重大事件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