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场贸易谈判竟谈出“战败投降”的既视感?7月27日,特朗普和冯德莱恩在苏格兰高尔夫球场握手宣布美欧达成新贸易协议时,欧洲议会的议员们正在布鲁塞尔摔文件——欧盟不仅要接受美国15%的关税,还要掏6000亿美元对美投资,花7500亿买美国能源,连武器订单都得优先给美国。有人说这是“城下之盟”都算客气,毕竟历史上的城下之盟至少还能保住点家底。
更耐人寻味的是,协议刚签,俄罗斯就坐不住了。欧盟砍掉对俄能源采购,转头给美国送7500亿能源大单,等于掐断俄罗斯一条重要财路;同时加大对美军购,明摆着要给乌克兰战场“续血”,又断了俄罗斯通过战场逼和的念想。可就算把自己逼到这份上,欧盟连跟美国拍桌子的勇气都没有,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协议有多“坑”,看欧洲内部反应就知道。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朗格直言:“这不是合作,是单方面让步!”
15%的关税看着比美国威胁的30%少了一半,但比起今年4月前2.5%的税率,等于涨了5倍。更要命的是,欧盟承诺的6000亿对美投资,还有武器和能源订单,全是从欧洲企业口袋里掏钱——荷兰经济专家布热斯基说得直接:“如果非说有输家,那肯定是欧洲。”
冯德莱恩(资料图)
瑞典财政部长斯万特森也焦虑,瑞典一大半企业靠出口吃饭,关税一涨,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没了,“需求下降、工厂停工、工人失业,这些都不是吓唬人”。
可就算反对声不少,冯德莱恩还是铁了心要签,她对外说“这能带来市场稳定”,但欧洲人都明白,这稳定是用自家利益换的——就像被人按着头交钱,换对方暂时不砸自家店铺。
冯德莱恩心里不是没盘算过。7月下旬她刚从中国回去,访华时还说“跟中国做生意不影响跟美国做朋友”,那时她大概觉得能在中美之间玩“平衡术”。中方当时劝过她,欧洲别搞双重游戏,可她没听进去。转头见特朗普,就被拿捏得死死的。
欧盟一开始也想过硬气。美国4月要加关税,欧盟放话反制;7月特朗普说要加到30%,欧盟甚至列好了反制清单。可真到谈判桌上,底气就泄了——美国太清楚欧盟的软肋。
首先是能源这根“命门”被攥着。俄乌冲突后,欧盟跟俄罗斯闹掰,便宜的俄罗斯天然气用不上了,只能找美国买。
美国天然气价格比俄罗斯贵,还得看脸色。特朗普放话“俄罗斯要打过来了”,欧盟赶紧表态“我们买美国能源”,生怕没“保护伞”。
冯德莱恩(资料图)
其次是俄乌冲突拖不起。欧盟给乌克兰的援助成了无底洞,全指望美国继续撑腰。特朗普看准这点,明说“要支持乌克兰可以,先买我们的武器”。欧盟只能捏着鼻子认,毕竟美国撤了,自己根本扛不住俄罗斯。
但这些只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是,欧盟还做着“左右逢源”的美梦。既想靠美国军事同盟保安全,又想拿中国市场赚大钱,以为能像走钢丝一样两边稳。
可美国早挑明:想拿我的保护,就得让中国市场;想跟中国做生意,就别指望我给好脸色。冯德莱恩访华时想谈合作,回头又跟着美国搞对华技术限制,这种“又想又想”的心态,最后只能被两边嫌弃。
欧盟这波操作,最受伤的是俄罗斯。原来欧盟每年从俄罗斯买的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收入大头,现在7500亿订单转给美国,直接断了俄罗斯一条财路。瑞典媒体算过,光是天然气,俄罗斯今年就得少赚几百亿。
另一边,欧盟加大对美军购,等于给乌克兰战场“输血”。欧盟对乌援助本就快扛不住了,现在从美国买武器,明摆着要把冲突拖下去。俄罗斯原本想通过战场压力逼欧盟让步,现在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冯德莱恩(资料图)
可欧盟自己也没捞着好。能源从美国买,价格贵了近三成,欧洲企业成本飙升;15%的关税让德国汽车、瑞典制造业出口美国成本大增,瑞典财政部长都预警“失业率可能要涨”。更糟的是,6000亿对美投资意味着欧洲工厂要搬到美国,本土就业岗位只会越来越少。
有人问,欧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怎么不敢跟美国硬刚?这得说欧盟的“老毛病”。
首先是内部乱。法国想搞“欧洲自主”,德国怕得罪美国丢汽车市场,东欧国家把美国当“保护伞”,连反对声音都凑不齐。
就像这次协议,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骂“冯德莱恩被特朗普当早餐吃了”,可协议该签还是签,欧盟27个国家,多数同意就行,少数反对也没用。
其次是经济底气不足。这几年欧洲经济没缓过来,俄乌冲突又断了俄罗斯廉价能源,工业成本比美国高不少。
特朗普拿30%关税吓唬人——真打贸易战,欧盟企业先扛不住。荷兰专家布热斯基说:“欧洲企业现在连在美国投资都怕,怕美国政策说变就变,可又不敢不投。”
最后是战略糊涂。明明知道美国靠不住,去年被抢能源市场,今年被加关税,却还幻想着“跟美国搞好关系总没错”。
冯德莱恩访华时,中方劝过她“别搞双重游戏”,可她不听,结果中美两边都没讨到好——中国市场没拿到多少好处,美国那边还被敲了竹杠。
全球贸易(资料图)
现在欧洲内部吵翻了。有人说要重新考虑对华合作,中国市场大,还没像美国那样加关税;有人说要补内部漏洞,别再被美国拿捏;还有人直接喊冯德莱恩“下课”。但不管怎么吵,道理越来越清楚:想在大国之间当“骑墙派”,最后只会被墙砸到。
当然,协议也不是板上钉钉。特朗普脾气大家知道,说不定过两天变卦;欧盟承诺的投资和订单,真落实还得企业掏钱,欧洲企业都在观望,未必真敢把钱砸到美国。而且欧美产业链绑了几十年,真撕破脸,美国企业也得疼。
但这次协议给欧盟提了醒:没有自主战略,再大的经济体也只是别人的“提款机”。要是还学不会在大国之间站稳脚跟,下次美国再来敲竹杠,可能就不是15%的关税那么简单了。
至于接下来会怎样?有人说欧洲可能重新找中国合作,中国市场大且没加关税;也有人说欧盟会继续忍,直到内部矛盾炸锅。
但可以肯定的是,协议签完,世界经济格局又要变了——至少大家都看明白了,美国的“盟友”,有时候比对手还像“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