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出身的大鹏,不愧是最懂打工人的导演。
在《长安的荔枝》中,他毫不掩饰地展现了职场摸鱼、老板画饼、同事之间踢皮球,以及房贷压力等常见现象。
用一个唐朝小吏的所见所闻,展现出了当代打工人的现实困境,让观众倍感心酸又深有共鸣。
其实,除了这些一眼就能看出的隐喻之外,影片中还有很多细节,都充满了巧思。
我在二刷这部影片之后,总结了10个值得品味的细节,或许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唐朝故事背后的深层寓意。
01.唐朝“牛马”
李善德初到岭南时,导演用一个镜头,快速地展现了很多动物。
它们有的凶猛危险,有的聪慧敏捷,比如大象、黑熊、猴子和鸵鸟等等。
但这些动物都无一例外地,被锁链捆绑、被人类驯服,毫无自由可言。
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以为导演是想用千奇百怪的动物,来展现岭南地区奇特的自然风光。
可二刷电影之后,再想起长途跋涉的李善德,像个“野人”一样,盯着动物们的样子,我恍然明白了导演的深层用意。
那些任人宰割的动物,又何尝不是李善德这个“牛马”,任劳任怨的真实写照?
为了给荔枝保鲜,他豁出性命、榨干了自己。
可在身居高位的人类眼中,他和那些被锁链捆绑的动物一样,不过是任人摆布的玩物和工具而已。
02.《行路难》
原著中,李善德累倒在长安城外的乱葬岗,于濒临生死之际,看到了骑士送来的荔枝。
但在电影之中,是李善德本人豁出性命、快马加鞭,把最后一瓮荔枝送到了长安城里。
为了在这个情节中,还原出杜牧笔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美感和痛感,导演花了很多心思。
随风飘荡的红色木棉花,不仅表现出了一骑红尘的绝美意境。
更像是滴滴飘落的红色鲜血,洒满了荔枝从岭南到长安的五千公里路。
然而,就是这些用无数生命和心血运送而来的荔枝,在到达长安城里的时候。
除了记挂李善德生死的妻女和友人,竟然无人在意。
城门打开以后,窗外是李善德用生命狂奔出的一骑红尘,是妻子用眼泪流淌出的一眼万年。
可窗内那些,住在长安脚下的富贵人们,只能看到自己稀松平常的幸福夜晚,丝毫不管窗外发生的任何悲苦。
当李白的《行路难》,经由一个小孩的朗诵传入耳中,这个场景的讽刺感,直接拉满。
03.杨贵妃不喜欢吃荔枝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是因为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才下达了这个“死亡任务”,只为博美人一笑。
但历史中的杨贵妃并不喜欢吃荔枝,她去世后,第一任丈夫寿王李琩,还专门用石榴祭祀她。
有记载说,真正喜欢吃荔枝的人,很可能是唐玄宗,而且他不仅爱吃,还亲自参与过荔枝的培育和种植。
只不过,荔枝作为热带水果,运输过程劳民伤财。
他为了树立“大唐第一明君”的形象,便把这个喜好巧妙地转嫁到了杨贵妃身上。
原著中,作者并没有明说,杨贵妃有没有吃荔枝。
但在电影中,导演却用一个镜头非常直接地表明,那些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才终于送到长安的荔枝,杨贵妃并没有吃。
而且,镜头往后一拉,荔枝只不过是众多贡品中的一个微小存在。
桌子上的每一样水果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李善德。
大唐陨落的原因,在达官显贵的觥筹交错之间,早已昭然若揭。
04.杨贵妃和唐玄宗都没有露脸
早在拍摄之前,杨贵妃的设计稿就画好了,而且导演还想过,让李雪琴来饰演这个角色。
但在正片之中,杨贵妃自始至终都没有露脸。
如此设定,有两层深意。
其一,导演觉得美是没有标准的。
正因为没有杨贵妃没有露脸,所有观众才会对她的美貌,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
其二,在影片中没有露脸的,不只有杨贵妃,还有唐玄宗。
这种“不可见”却无处不在的“威严”,说明了皇权对人的压迫从来都不是个例,他们不过是封建制度的符号而已。
05.杨国忠为何总在寺庙里
原著中,杨国忠身为贵妃的堂兄,又贵为右相,府邸金碧辉煌,造价不菲。
身为九品小吏的李善德,初到此处,硬是被这番奢华的景象,晃得睁不开眼。
但在电影里面,杨国忠的府邸并未出现,他每次接见李善德都是在寺庙里,这个设定充满了讽刺。
杨国忠表面与佛相伴,实则没有半点悲悯之心。
他在佛门净地中,做了很多苟且之事。
放贷的僧人之所以能够近身侍奉他,就是因为,他是长安城里高息借贷的幕后主使。
而他用斩妖除恶的佛门法器,杖打李善德的细节,也足以证明他的佛口蛇心。
他的心狠手辣跟佛祖的大慈大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此反差,也将杨国忠的伪善暴露无遗。
06.青李为何能救李善德命
影片中,李善德冒死谏言,差点被杨国忠杖毙在招福寺里。
生死一线之际,鱼承恩拎着一篮青李出现,说是圣人赏赐给荔枝使的。
这篮青李看似平平无奇,却成了李善德的“护身符”,因为它代表着圣人的认可。
谁若杀了圣人刚刚赏赐过的人,就是在打圣人的脸,杨国忠自然不敢造次,只能就此收手。
如此看来,送来青李的鱼承恩,无异于李善德的救命恩人。
但实际上,鱼承恩的本意,并不是在解救李善德,而是想借圣人的威严,敲打杨国忠。
杨国忠本想独揽运输荔枝的功劳,自然不会在圣人面前,为荔枝使邀功。
但只要鱼承恩在圣人面前,适时提上一句,荔枝使是他本人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杨国忠的功劳就会被分走一半。
所以说,李善德这颗“棋子”能活下来,并不是因为公平正义和善意,而是一个阴差阳错的博弈结果而已。
07.原谅
在李善德一无所有、孤立无援的时候,是一位经商多年的老商人苏谅,义无反顾地帮助了他。
只可惜,在原著中,这对“忘年交”因为误会分道扬镳,此生不复相见。
这也成了很多原著粉,内心的一大遗憾。
好在,电影对此情节做了改编,填补了两人之间的遗憾。
导演不仅把苏谅从一位老胡商,改写成了一位富二代,还给他安排了一位名叫“苏源”的哥哥。
“源”和“谅”,跟“原谅”同音,说明苏谅最终还是原谅了李善德。
08.林邑人
林邑奴去世以后,李善德为他立碑,碑上刻的名字是“林邑人”。
奴和人一字之差,足以表明,他对李善德深厚的情感源起。
因为这一生,所有人都把他当成奴,只有李善德把他当成人。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扮演林邑奴的演员是大帅哥刘俊谦。
因为这个角色的妆造非常复杂,他每次都要提前五个小时化妆。
所以,直到杀青卸妆,很多剧组人员才知道他的真实模样。
09.从李夫人到郑玉婷
原著中,李善德的妻子是没有名字的,自始至终都被称为“李夫人”。
但是导演和杨幂商量之后,还是赋予了她“郑玉婷”的名字。
因为他们都觉得,一个女性在婚姻之中,首先得是她自己,其次才是妻子。
而且非常有趣的是,李善德精通算学,杨幂名字中的“幂”,也和算学有关。
所以,杨幂也算是天选李夫人。
为了在影片中呼应这个细节,导演还特地在李善德夫妻的房间里,贴了一个“幂”字。
10.李善德结尾为什么哭?
影片结尾,得知安史之乱爆发,圣上、贵妃和右相弃城而逃,李善德一边吃着荔枝,一边泪流不止。
这里的哭,很值得推敲。
其一,作为大唐子民,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破家亡而哭。
更何况,长安也是他追求理想、组建家庭,结交挚友的地方,这里有他风华正茂的青春年代。
其二,身为昔日官员,他心系百姓,深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长安一旦覆灭,百姓必然遭殃,数以万计的生命都被无情地卷入其中,所以他为天下苍生而哭。
其三,为荒诞的人生而哭。
曾经的他,踌躇满志心怀理想,却被权势所迫,在夹缝中求生。
如今世事变迁,打压他的人竟然成了落魄逃亡的人,被流放岭南的他,却过上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天上地下瞬间反转,命运仿佛开了一个荒诞的玩笑,李善德的泪水,充满了对这种荒谬现实的震惊与无奈。
此刻,百感交集的李善德,似乎成了很多观众的“哭替”。
因为他的眼泪,不是对个人悲苦的哀叹,而是人之为人,在命运无常和历史巨轮面前,所发出的感叹。
电影中的李善德只有一个,但电影外的我们,或许都是“荔枝使”,也都有自己的“荔枝”要送。(撰文:斯特不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