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仍然没有明显突破的当下,欧洲的局势变得愈加复杂。德国新政府上台后,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显著增加,这一举动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这不仅对全球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也让中国不禁重新审视和平与稳定的宝贵性,以及它们的脆弱性。
德国新任总理默茨上任后,迅速加强了对乌克兰的支持。5月22日,德国决定在立陶宛驻扎大量常驻军队,以强化北约东翼的防御。紧接着,在5月26日,默茨政府宣布解除对援乌武器射程的限制,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提供的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的军事目标。这一政策转变明显比前任总理朔尔茨政府更加激进。5月28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访问德国,并与默茨签署协议,德国同意支持乌克兰在本土生产远程导弹,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乌克兰提高防御能力。默茨表示,这项合作不设射程限制,目的是帮助乌克兰更好地防御俄罗斯的攻击。
默茨在公开场合明确指出,欧洲各国必须采取更加坚定的立场,以应对区域不稳定带来的威胁。他提到,俄罗斯军队已推进至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边界,而该地区是乌克兰的关键后勤中心。一旦失守,乌克兰的北部和东部战线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德国采取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为未来的和平谈判创造有利条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虽然在重返白宫后尝试推动停火,但未能成功,这使得泽连斯基将目光转向了欧洲。默茨政府认为,直接提供金牛座导弹的敏感性太高,因此将生产线转移到乌克兰本土,进一步提升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随着默茨与法国、英国领导人的访问,欧洲的立场逐渐从克制转向了积极介入。俄罗斯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警告称,如果德国的导弹被用于攻击俄罗斯的设施,他们将视为德国参与了战争。
俄罗斯拥有强大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和榛树导弹系统,能够打击远在欧洲的目标。尽管如此,普京政府依旧希望避免欧洲过度介入,以免局势进一步升级。默茨政府对乌克兰的支持升级,也与俄乌谈判的僵局密切相关。欧洲方面担心,若俄罗斯不愿作出让步,只有通过展示强硬立场才能有效减少威胁。普京政府对反俄联盟的不断扩大表示担忧,认为这将导致导弹大战的爆发。尽管俄罗斯具备足够的兵力和弹药应对,但普京政府对本土设施遭到摧毁的风险极为敏感。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曾公开表示,德国的介入让其重新成为敌人,德国与乌克兰联合开发的无射程限制武器更是令俄罗斯深感不安。此外,联合国专家指责俄罗斯使用无人机攻击乌克兰的平民基础设施,称这构成了战争罪。然而,俄罗斯坚决否认这一指控,称其仅对军事目标展开打击。默茨则重申,德国将继续推动外交解决方案,甚至试图通过梵蒂冈进行调解,但俄罗斯一直拒绝接受。
与此同时,俄罗斯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国际制裁逐渐显现效果,石油价格波动加剧。欧盟在5月实施了第十七轮制裁,针对的是俄罗斯的“影子舰队”,而第十八轮制裁可能会包括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和铀资源,并冻结俄罗斯的资产用于乌克兰的重建工作。北约秘书长也表示,未来北约的目标是帮助乌克兰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进一步加深,朝鲜甚至派遣军队协助俄罗斯在库尔斯克作战。美国则对俄罗斯不断扩大军事风险进行了回应,威慑乌克兰的非正式盟友。
对于俄罗斯来说,打击基辅被视为一次侵略行为,普京政府对这一点持强烈反应。俄罗斯正在加紧招募新兵,其中一部分是为了报复乌克兰对鳄鱼城的袭击。尽管这次袭击由伊斯兰国宣称负责,俄罗斯政府依然将其归咎于乌克兰。此外,反俄的NAFO组织不断传播虚假信息,这进一步加剧了冲突中的误解与紧张气氛。普京也曾提到,俄罗斯与乌克兰有着共同的民族背景,尽管目前的谈判进展缓慢,但他仍希望通过谈判解决冲突。
战火不断蔓延,平民伤亡日益惨重。默茨与泽连斯基的会晤颇为温暖,相较于前任朔尔茨政府与乌克兰的关系冷淡,默茨显然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外交策略。然而,德国国内对这一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尤其是东德地区和极右翼势力,他们支持俄罗斯或担忧过度支持乌克兰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风险。
俄罗斯则一再警告德国不要成为其敌人。拉夫罗夫指出,默茨计划打造欧洲最强的常规军,联合乌克兰开发远程武器,这令俄罗斯深感忧虑。特朗普对此表示不满,称普京对乌克兰的行为应受到更严厉的制裁,并考虑采取新的惩罚措施。俄罗斯对此则反驳,认为特朗普未能充分理解乌克兰所带来的恐怖袭击风险。
5月29日,俄罗斯媒体报道,军事专家警告称,如果德国的金牛座导弹被用来攻击莫斯科,俄罗斯将视为德国参战,并可能将柏林纳入打击范围。俄罗斯外交部进一步声明,若德国导弹攻击俄罗斯设施,将意味着德国站队乌克兰,这一立场也被俄罗斯专家斯捷帕申进一步确认,称俄罗斯已经掌握了德国导弹工厂的位置。
总的来看,俄罗斯不愿看到本土设施遭到破坏,尤其是长程武器的使用一旦被允许,俄罗斯认为这将标志着北约全面介入战争。普京早在去年9月就曾警告,若局势继续升级,将改变冲突的性质。
德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转向更加强硬,虽然其主要目的是为未来的和平谈判争取有利位置,但如果其他国家跟进,局势将更加复杂。即便如此,短期内的停火不会持久,和平的真正实现仍然需要解决更为深层的根源问题。
尽管俄罗斯经济有一定的抗压能力,但裂痕正在逐步显现。西方必须认识到,俄罗斯并不愿意进行和平对话。欧洲的网络安全形势也日益严峻,混合攻击的威胁不断升级。随着乌克兰难民数量的增加,政治影响不断蔓延,欧洲各国的立场逐渐分化。欧洲必须避免受到美国政治剧变的影响,继续支持乌克兰的防卫工业,同时也要理性应对俄罗斯的管理风险。美国和欧洲必须保持冷静,避免局势升级,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中国则始终主张和平对话,反对外部干预,致力于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