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交所四个交易席位在阿里资产平台上进行拍卖,起拍价均为29.55万元,但均因无人出价,最终流拍。
据了解,交易席位本质上是会员参与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准入凭证”,代表了会员在交易所的会员资格所对应的交易权限,向深交所购买的费用为60万元/个。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8月,上述4个交易席位首次拍卖的起拍价为60万元/个,而历经多次降价,此次起拍价不到30万元,等于打了对折。为何还是无人问津?
起拍价“打对折”仍遭流拍?
图片来源:阿里资产平台截图,下同
据阿里资产平台披露信息,7月13日,深交所031700号交易席位、247900号交易席位、238000号交易席位、298700号交易席位由于无人出价,均出现流拍。每个交易席位的起拍价均为29.55万元。
据悉,上述四个席位的所有方为四川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金融租赁)。而这些交易席位系由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9年9月14日作出的民事裁定——将珠海中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中业信托)的上述交易席位作价抵偿给四川金融租赁,但未办理过户登记,交易席位现仍在珠海中业信托名下。
至于未办理过户的原因,系四川金融租赁不具备深交所会员资格,所以没有办理过户,而是通过财产保全方式锁定权利。
阿里资产平台披露信息显示,上述4个深交所交易席位的首次拍卖时间是2020年8月,彼时起拍价为60万元/个。不过,随着后续多次流拍,其起拍价不断下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将于8月3日开始的新一期拍卖,其起拍价格进一步降至23.6万元/个。而截至发稿,4个交易席位的拍卖均无人报名。
多次降价为何无人问津?
据了解,交易席位本质上是会员参与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准入凭证”,代表了会员在交易所的会员资格所对应的交易权限。随着交易电子化,物理席位已逐渐被淘汰,目前更多的是“虚拟席位”概念,与会员资格绑定。
据深交所官网,目前会员向深交所购买席位的费用为60万元/个。那么,现在起拍价29.55万元/个的席位,等于打了对折,为何还是无人问津?
从公开信息来看,对券商而言,交易席位并不算稀缺资源,作为交易所会员单位的券商可能拥有不少席位。例如有媒体报道,截至2021年6月30日,中信证券取得上交所交易席位128个、深交所交易席位47个。
一券商网金部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证券公司向交易所申请席位有专门的方式和部门负责,为了保障客户交易,一般都会准备比较充足的交易席位,所以基本也都够用了。”
“另外,现在新的柜台技术,对交易席位之间的调度越来越科学,交易速度的提升不再完全依赖交易席位的增加。”他指出,“如果只是线性扩充,对券商而言可能会造成浪费。”
至于上述网拍交易席位的价格是否会吸引买家?就券商而言,该负责人则表示,“券商采购一般都有专门的制度或办法,价格可能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鉴于上述拍卖的一些背景,如果到时候过户再出点问题,就得不偿失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交易席位拍卖的特别提醒中有一条提醒,“因该交易席位现仍登记在珠海中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名下,若因珠海中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原因或深圳证券交易所限制,导致即使通过法院协助司法划扣,也无法将交易席位直接从珠海中业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交易过户至买受人名下的,由买受人自行承担所有责任,竞拍款不予退回”。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