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为何要拍一部不带“枪”的电影?
创始人
2025-07-18 17:00:52
0

作者 / 周燚

7 月 17 日下午,北京中影国际影城的签到台前,一群身份迥异的人陆续抵达:专业影评人手持笔记本、电影学者翻阅研究资料,而拥有千万粉丝的 UP 主则架起三脚架,他们共同组成了 「抖音电影百评团」,来参与姜文新片《你行!你上!》的首映专场。放映结束后,姜文带着新片主演团队出现在活动现场,台下「抖音电影百评团」成员的相机、手机镜头纷纷亮起——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发布会,更像是一场跨越创作与评论边界的对话。

在这场开放又丰富的交流中,导演姜文及演员马丽、葛优、辛芷蕾、于和伟等主创的坦诚分享,与抖音影评人犀利又不失温度的提问交织碰撞,不仅揭开了这部 " 非典型姜文作品 " 的创作密码,更让人们看到 了 「抖音电影百评团」正在为电影行业注入的新活力。

从“子弹飞”到“钢琴键”:

姜文骨子里的挑战欲

" 用钢琴拍一部《让子弹飞》,这才过瘾。 " 姜文在回应 「抖音电影百评团」成员 @ 陈家出了个秀才 的提问时,眼中闪烁着熟悉的锋芒。这位以枪火、革命、雄性荷尔蒙著称的导演,此次将镜头对准了钢琴家的成长故事,这种在国内电影鲜见的题材选择,恰恰印证了他骨子里的挑战欲。

" 很多人觉得这题材 ' 不姜文 ' ,但我偏要证明,没有枪照样能拍得惊心动魄。 " 姜文坦言,创作动机部分源于对自我的突破——在完成七部带有暴力美学元素的作品后,他渴望探索新的叙事可能性。更私人的原因则与家庭角色的转变有关: " 母亲去世后,父亲重病,我突然从 ' 儿子 ' 变成了 ' 父亲 ' ,这种视角的切换让我想拍一个关于家庭、成长的故事。 "

这种转变在影片中体现为对父子关系的细腻刻画。当 「抖音电影百评团」成员 @1900 影剧室 提问 " 为何故事止于主角 17 岁 " 时,姜文的回答耐人寻味: "17 岁是人生的分水岭,既保留着孩童的纯粹,又开始触摸成人世界的复杂。这和我当下的心境很像——既想保持创作的锐气,又多了些对生活的宽容。 " 他透露,片中父亲从 " 逼子成器 " 到领悟 " 孩子智商随妈妈 " 的转变,正是自己作为父亲的真实感悟。

马丽在片中饰演母亲周秀兰,这个角色被她称为 " 家庭的定海神针 " 。面对 「抖音电影百评团」成员 @ 橘子阅了 关于喜剧表演差异的提问,马丽坦言: " 姜导的喜剧不是靠段子堆砌,而是藏在生活褶皱里。就像片中买火车票回沈阳那场戏,导演让我把 ' 凭什么我走 ' 的委屈和 ' 必须我走 ' 的决绝揉在一起,这种层次感是之前没体验过的。 " 她笑称自己接戏时连角色身份都不知道, " 但 ' 姜文 ' 这两个字,就是最好的保证书。 "

活动现场的主演们有个有趣的共同点——多数主演还没看过成片。 " 我们都是被导演 ' 蒙着 ' 拍戏的。 " 饰演“邻居”一角的余皑磊一句话逗笑全场。这种 " 未知状态 " 反而成了表演的催化剂,正如葛优所说: " 不知道整体故事,只能专注于当下的情绪,倒有了意外的真实感。 "

葛优此次的造型成了抖音网友热议的焦点, " 爱音斯坦 " 的外号和 " 毛狗 " 的调侃让他忍俊不禁。 " 全靠发型师, " 他摸了摸头发笑道, " 追火车那场戏,我是真跑,导演在旁边喊 ' 再快点 ' ,现在想想还后怕。 " 姜文补充道: " 他那发型不是为了搞笑,是为了体现角色的执着——头发乱了都顾不上梳,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 "

于和伟对角色虽未过多透露,但他透露了与姜文合作的独特体 验: " 导演不按剧本出牌,经常现场改词。有场戏我记得特清楚,他突然说 ' 你应该带着点东北口音 ' ,我愣了一下,他说 ' 对,就是这种不知所措的劲儿 ' 。 " 这种即兴创作的氛围,让演员们始终保持着对角色的新鲜感。

饰演“老师”一角的辛芷蕾则分享了被姜文纠正东北话的经历: " 我从小说东北话,导演却说 ' 不对,这不是角色该有的味儿 ' 。后来才明白,他要的不是地域特色,而是人物的精气神。 " 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整个创作团队时刻处于紧绷又兴奋的状态。

真实、多元、有温度,

抖音重塑电影评论新生态

" 片中您三连问里的 ' 那旮沓 ' 到底指什么? " 当 「抖音电影百评团」成员 @ 默默有闻 抛出这个问题时,现场陷入短暂的安静。姜文沉思片刻后回答: " 其实是每个人心里的天花板——你总觉得有东西挡着,其实是自己被杂念困住了。 " 这个答案在抖音百评团成员中引发共鸣,也恰恰印证了这个群体存在的价值:他们不只关注影片的表层叙事,更试图挖掘创作者的深层表达。

「抖音电影百评团」 的提问往往带着强烈的个人印记 @ 郭云神奇 作为逐帧分析过《让子弹飞》的资深影迷,直言不讳地探讨片名《你行!你上!》的深意,这种多元的表达方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影评的刻板印象。

" 我们不是来挑刺的,是来对话的。 " 「抖音电影百评团」成员 的这句话道出了核心逻辑。 与传统媒体提问不同,他们的问题有些往往源于个人体验 :有人从单亲家庭视角关注母亲角色,有人结合自身学琴经历探讨教育方式,这种 " 带着体温的评论 " 让主创们更易敞开心扉。姜文就坦言: " 这些问题比我预想的更尖锐,也更真诚,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创作。 "

这种互动模式正在重塑电影评论的生态。 以往隔着屏幕的影评,变成了面对面的交流;高高在上的专业解读,融入了普通人的真实感受。正如活动现场主持人所说: " 他们用手机镜头记录思考,用短视频传播观点,让电影评论从象牙塔走进了市井巷陌。 "

在笔者看来,之所以出现颠覆传统的评论生态,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抖音电影百评团」群体构成的独特性:抖音邀请影视领域的专业创作者、资深影评人、影视行业从业者(如导演、编剧等)以及热爱电影、具有电影评论能力的抖音创作者,分享自己对各类影视作品的独到观点和评价 ,抖音倡导评论真实客观、丰富多元、有深度洞察,同时评论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分享, 这就使得抖音的电影评论内容独特、“活人感”强、“体温感”强。

评论与创作的共生:

电影行业的新逻辑

活动现场,当抖音音乐达人 @ 小陈同学 @ 董浩冉用 乐器演奏出影片中《黄河大合唱》等曲子的旋律时,姜文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 这就是我想要的, " 他说, " 电影不是拍完就结束了,它应该像一颗种子,在观众心里发芽,长出不同的东西。 " 这种创作者与观众的直接对话,正反应了当下电影行业的新逻辑。

姜文曾说:“ 任何一个好的作品,都是创作者和欣赏者‘合谋 ’ 完成的,如果不共同完成,那这个作品只是一半。 ”这其实昭示了一个本质:创作者和受众是共生关系,创作与评论也是共生关系。

对于电影行业而言,这种新生态的意义不言而喻。 从创作端看, 「抖音电影百评团」的多元视角为创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反馈。 姜文就表示会认真研究大家的提问, " 有些角度是我们创作时没意识到的,很有启发。 " 从传播端看,这些带着个人温度的评论视频,比官方宣传更易引发普通观众的共鸣。 平台用户反馈显示,不少网友表示 " 被影评人的真实感受打动,想去看看 " 。这种生态赋能具有双向价值:既为《你行!你上!》此类作者电影找到增量观众,也通过姜文的文化资本提升平台调性。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评论权力的下放。 以往掌握在少数专业影评人手中的话语权,正在通过抖音这样的平台分散到普通观众手里。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观影感受,可能与大学教授的解读同样有价值;一个孩子的直观反应,或许比专业分析更能触动人心。 这种去中心化的评论生态,让电影真正回归大众艺术的本质。 自 2025 年春节档期以来, 「抖音电影百评团」以创新姿态闯入电影评价体系,并在短短半年内已成为片方与大众间的关键纽带。

活动结束时,姜文与 「抖音电影百评团」成员合影留念。 " 这才是电影该有的样子, " 他说, " 有人拍,有人看,有人聊,热热闹闹,挺好。 " 这场跨越创作与评论边界的对话,不仅为姜文新片增添了更多解读维度,更预示着电影行业的一种新可能——当评论不再是冰冷的判断,创作不再是孤独的表达,电影才能真正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

「抖音电影百评团」 的出现,或许正是这个时代的必然。它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打通了从创作到接受的最后一公里,让电影评论从纸面上的文字,变成了流动的、互动的、充满生命力的对话。当用户在抖音搜索“你行你上”, 「抖音电影百评团」对《你行!你上!》的推荐度和影评观点会有直观的页面呈现。当葛优的“爱音斯坦”爆炸头、雷佳音的海绵宝宝方脑壳等视觉奇观通过创作者短视频扩散,专业解读经二度加工,裂变为算法偏好的传播爆点——这正是抖音 构建“评价 - 传播 - 转化”闭环的核心逻辑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 「抖音电影百评团」仅是抖音布局的一环, 抖音更深远的变革在于构建全链路电影生态系统: 从 「抖音电影百评团」专业背书,到主创直播( # 射雕主创做客抖音影人局登娱乐榜 TOP6 )、用户二创(《哪吒 2 》集卡参与人数超 240 万),到即将上线的全民评分系统,平台正打通“映前种草 - 映后口碑 - 长效传播”的完整链条。这将重塑数字网络时代电影产业的底层逻辑。

商务合作 请联系:

zsh762079852(微信I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台湾男子藏毒电子烟内拒检,驾车... 7月18日,台湾台北市信义警分局三张犁派出所警员执行路检,遭余姓男子驾车冲撞执勤警员,现场警员连开两...
超1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盯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近日,渣打集团近日宣布将通过其英国分行推出比特币(XBT/US...
重庆:扩大充电桩、停车位等消费... 人民财讯7月18日电,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其中提出,完善配套支持政策...
14岁女孩被42岁男子疯狂别车... 转自:法治进行时据北京广播电视台《法治进行时》7月15日报道,北京一名14岁女孩在非机动车道骑行时,...
云帆入海共潮生丨云南可以向山东... 7月16日至18日,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山东省考察学习。从繁忙港口到创新企业、再到书香高校,6个考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