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涛 画作/杜艳
吴昌硕如果不是来到了上海,如果不是遇到了他,或许还叫俊卿。如果说吴昌硕声名远扬的贵人是谁,当属王一亭。王一亭何许人也!王一亭,曾任任上海信成银行董事长、上海内地电灯厂、沈阳地产公司等企业董事。1909年当选沪南商务总会总理,并任城厢内外总工程局和自治公所的议董。次年参加同盟会。曾参与上海光复之役。沪军都督府成立后,一度任交通部长(后改商务部长)。后历任上海总商会协理,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华商电气公司、中华银行、大达轮船公司董事等、上海预备立宪公会董事等。
杜艳作品
看了王一亭的介绍,就应该知道其影响力和号召力。王一亭为了推出吴昌硕,不仅收藏吴昌硕的作品,还为其举办展览、通过社交活动等方式扩大其艺术影响力。1922年,爱因斯坦夫妇访华期间,王一亭在自家寓所设宴款待,还大力推荐吴昌硕作品,以此来扩大吴昌硕作品的知名度。王一亭还通过豫园书画善会等组织,通过义卖来提升吴昌硕的社会声誉。例如,1911年书画善会活动中,吴昌硕作品就因王一亭的力荐而成为焦点。在国际传播上,王一亭通过文化外交的方式借助与日本商界的关系,将吴昌硕作品推介到日本。并且使得日本收藏界对吴昌硕广为赞誉和认可(关于吴昌硕和王一亭的相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艺术活动认识的,一种是商业活动的认识的。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认识的,都说明了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还是很必要的)。
杜艳作品
谈吴昌硕,都喜欢谈其成名之后的雅趣、轶闻或者其成就。当然也有人专门谈论抨击吴昌硕的言论的。谈这些,听这些,对于我们的书画从业者和收藏者无一点用处。而是应该跟着其学习、创作的路径去回望,看看吴昌硕是怎么走到巅峰的。吴昌硕的生平,如果细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其拜师到游历和生活、学习,他都遇到了对其一生有帮助的人。首先,其拜入了一代大儒俞樾门下,俞樾是谁,是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们下还有一牛人,就是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在师的问题上,吴昌硕已经占据了优势)。
杜艳作品
后吴昌硕游学至嘉兴,成为杜文澜“曼陀罗华阁”的门客。通过杜文澜有认识了沈秉成(仲复)、吴云、潘祖荫、金树本、蒲华等人,这几位也都是当时的名士(沈秉成,清代官员、藏书家;吴云,清道光咸丰年间官员、书画篆刻家、鉴藏家;潘祖荫,中国清朝后期官员、书法家、藏书家;金树本,清代书法家;蒲华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也因在此认识了吴云才有了吴昌硕应邀寓居苏州吴云家中听枫园,设馆任家教之事。在此吴昌硕不仅收到了有一双收藏家慧眼的吴云点拨,更是观阅了其所有的藏品。
杜艳作品
在此之前,吴昌硕被经推荐到湖州陆心源的潜园协助整理文物。陆心源为清末四大藏书家之一,其金石藏品之丰,堪称第一。其在千甓亭所藏的汉、晋古砖近千块,也因此吴昌硕练就了一手刻古砖为砚台的绝技,这对后期吴昌硕的印、书、画都起到了重大的影响。在此还认识了杨岘,杨岘,清朝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吴昌硕全家搬到苏州,与杨岘为邻,在此又受到了杨岘的谆谆教导。吴昌硕一直尊其为师长,自称“寓庸宅内老门生”。吴昌硕“古人为宾我为主”的思想,也与杨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成就吴昌硕“石鼓篆书第一人”美誉的重要人物潘钟瑞也是在苏州相识。在苏州吴昌硕与清朝后期官员、学者,民族英雄吴大澂(cheng)交好,吴昌硕专注于石鼓文,而成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其也功不可没。
杜艳作品
吴昌硕人生轨迹中遇到的这些人和事,都是其宝贵的财富。当然,更是其走向巅峰的贵人和助力。但是,真正促使吴昌硕功成名就,扬名世界的还是王一亭。如果没有王一亭的力挺,没有王一亭的资源,吴昌硕才情无法得到传播,无法引起共识,很可能就是一个地方名人。讲吴昌硕,是想通过吴昌硕成名前的人生来提醒我们当下的书画家,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去做一些无效的社交,而是如吴昌硕般。同时也提醒我们的收藏者,通过吴昌硕成名前的轨迹俩告知藏友们收藏,选什么样的书画家。吴昌硕就是最现实的例子。
杜艳作品
杜艳作品
杜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