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没有被录取,一般是不会有电话或者短信告知的,也查不到没有被录取的原因。
若考生在本科批次或者专科批次补录填志愿前,在小程序查不到自己的录取结果,也没有收到录取短信,证明考生没有被所填志愿的院校录取,这个时候得抓紧时间参加补录,不然就会错过这一批次大学的录取!
所以,同学们要随时关注录取进程和补录填志愿的最新消息!
征集志愿的注意事项
1、密切留意考试院公告
一般征集志愿填报的时间较短,考生要密切留意考试院的补录信息动态,及时填报,避免错过填报时间,届时考试院会发出补录通知。
2、填报征集志愿之前先查询录取结果
考生填报征集志愿前应该先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看是否已经被高校录取,已经被高校录取的考生是填不了志愿的。
3、征集志愿阶段,高校的录取分数未必会降低
有的考生认为,出现在征集志愿名单中的高校既然在正常投档录取时没能录满,那征集志愿时的录取分数一定会有所降低,而事实却是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在征集志愿时,录取分数不降反升。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征集志愿时,缺额的高校和专业的数量并不多,而考生人数却不少,考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小。
许多在正常投档录取时录取分数并不高的学校,在征集志愿阶段因报考考生分数高而上涨的情况非常多。
二是征集志愿采取的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根据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那些分数高的考生肯定会优先投档。
4、征集志愿不能仅参考高校第一次录取阶段的录取分数
有一些考生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往往会以高校第一次投档录取时的录取分数为参考来填报。其实,这是非常有风险的。因为在第一次投档录取时报考考生的成绩构成与参加征集志愿阶段考生的成绩构成差异比较大。
第一次档录取时,考生是参考某高校前几年的录取分数来定位的,而征集志愿阶段,考生分数构成更多变。
有的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被退档的,有的考生因志愿填报不合理而未能被投档,这些考生都可能填报同一所院校,所以再以第一次投档录取时的分数来参考并不合理。
而且,征集志愿阶段由于考生多而缺额高校和专业少,会使高校的录取分数呈上涨趋势,原本压线投档高校的分数线可能会上涨,考生只参考第一次投档录取时的分数可能会导致滑档。
5、不盲目挤“热门”公办高校和专业
一些办学实力较强和社会知名度比较高的大学因为考生退档等原因也会出现在征集志愿的名单当中。
勿庸质疑,这些高校在征集志愿阶段,当然会成为考生优先选择的对象,在征集志愿时成为考生报考的“热门”,从而也使录取分数上涨明显。因此,建议分数不太占优势的考生避开这些“热门”院校。
此外,虽然参加征集志愿的某些专业不一定是该校的优势、特色专业,但仍属于被考生和家长认定的“热门专业”,只是首次填报时考生大多优选这些专业实力较强的院校而忽略了一些开设有这些专业但实力一般的高校。
在征集志愿阶段,或许院校并非是考生的首选,但考虑以后就业等因素,大部分考生在选择时仍会优先选择这些专业。
一旦扎堆填报这些专业的考生多,其录取分数理所当然地会上涨,一些分数没有优势的考生肯定会被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