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人为原因还是真实存在,燃油车和电动车之间的战争,至今都没能消停。最近“油电同税”的话题由在网络上热议发酵。
缘由是在2025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一汽集团研发总院副院长赵慧超呼吁:在税收政策上,油电平权应是趋势,可能按整备质量或者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征收消费税,并给出一些解决思路。
具体思路有三,1、当前节能和混动车型按照排量缴纳消费税,EV车型免征消费税;2、按整备质量(汽车自重)征税,容易实施,可以实现油电同权,紧凑化、轻量化是发动机的重要开发方向;3、如果按车辆生命周期的总碳排放量征税也是一种可行方案,但计算过程复杂,难以实施。
众所周知,当前新能源车享受购置税全免、车船税减免等政策红利,而燃油车需承担购置税(10%)、消费税(按排量最高达40%)、成品油消费税(每升1.52元)等多重税负。以30万元燃油车为例,仅购置环节税费就达4.57万元,占车价15.2%,而新能源车则不需要。再加上同里程充充电费比加油费要便宜,新能源车更低的用车成本是很多消费者购买电车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城市新能源车不限行、不限购等政策也利好新能源车。
事实上,在我国明确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推动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后,出台过很多政策为了促进新能源车的发展,无可厚非。那么,如果真的实现“油电同税”,或者说“电油同权”,你还会买电车吗?
在我看来,如果这个问题在一年前提出,可能会影响一些决定购买电车消费者的决策。但如今新能源市占率接近一半,再去问这个问题,答案就会不同。在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到44.3%,有近一半的市占率,这是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重要信号。
我们必须承认,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少不了政策方面的保驾护航,但看如今新能源汽车不论是产品还是技术都已经愈发成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对燃油车实现了真正的降维打击。
比如,比亚迪、极氪、华为一个比一个大的兆瓦闪充技术,让充电速度越来越快,还有量产倒计时的固态电池;再比如,电车性能、尤其是加速性能,电机的夹持让新能源车轻轻松松进3秒俱乐部;还有相比燃油车,新能源车深入人心的设计;还有越来越普及的智能化,虽说不少车企宣传“油电同智”,但事实上油车的机械机构很难和飞速发展的智能化所适配。
以上这些因素都在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理由,而不单单是新能源车用车成本低、免购置税等优势。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也在逐渐放缓。《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显示,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笔者相信,届时我们再看新能源车的销量,依旧会有坚挺的表现。
换个角度来说,那些搞油电对立的口水战,其背后也有利益的驱使。新能源车发展太快,无疑会抢了那些靠燃油车发展的企业的蛋糕。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不要陷入油电之争的陷阱中,不去站队,看自己需要购车即可。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水滴汽车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