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电话手表,网友为何不买账
创始人
2025-07-14 16:22:08
0

据媒体报道,近日,来自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在车上时,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将其遗忘丢失。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12345热线求助,两名环卫工人花费4小时徒手在8吨垃圾中找到。事件引发网友的普遍质疑,认为“这样的行为有必要吗?”“谁来心疼环卫工人?”

。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中,两名环卫工人徒手翻找8吨垃圾长达四小时,只为找回一块价值几百元的儿童手表,这种“暖心”背后,暴露的是公共服务中边界感的缺失与对劳动者尊严的漠视。

表面上看,这是“急群众之所急”的贴心服务,实则折射出一种扭曲的公共服务逻辑。大同市城管局“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的表态,看似彰显为民服务的决心,却忽略了公共服务的合理边界与成本意识。儿童手表既非救命药品,也非重要证件,其价值远低于搜寻成本。若将此逻辑推而广之,是否意味着任何遗失物品,无论价值大小,都应不计成本地搜寻?公共服务的资源有限性决定了它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就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公共资源必须服务于真正的公共利益,而非无限制地满足个人需求。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一事件中劳动者尊严的缺失。在高温环境下徒手翻找垃圾四小时,这对环卫工人而言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尊严上的伤害。城管局领导强调“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却未见哪位领导亲临垃圾堆参与搜寻。当“暖心”故事以牺牲特定群体的尊严为代价时,这种温暖本质上是一种特权者的自我感动。

健康的公共服务应当建立在权责对等的契约精神之上。近年来,多地已对违规探险实施有偿救援,获得公众理解。同理,类似此次手表搜寻的服务,若采取“使用者付费”原则,由失主承担合理成本,或自行寻找,反而更能体现社会公平。公共服务同样需要这种理性精神,避免将道德光环建立在他人无偿付出的基础上。

一个文明的社会,既要有关怀的温度,也要有理性的边界;既要满足合理需求,也要尊重劳动尊严。当我们在歌颂某种“无私奉献”时,有必要先问一问:这种奉献是自愿的吗?成本由谁承担?是否存在更合理的解决方式?唯有如此,社会的温暖才能真正普照每个角落,而非成为部分人感动自我而多数人默默承受的重负。公共服务的真谛,不在于无条件满足所有需求,而在于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共同福祉。

作者:苑广阔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关羽是不是蜀汉政权的&ldqu... 关羽是不是蜀汉政权的“弃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
秘书处工作总结 秘书处工作总结... 筛选出36名新生成为新干事。秘书处了解各部情况后将干事分配到各部。干事的资料全部由秘书处备案。事后,...
如果袁绍听田丰的,不发动官渡之... 如果袁绍听田丰的,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吗?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只有两个人... 还不知道: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只有两个人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银行...   下面太阳教育网求职网为大家提供了最新或2023(历届)最新银行面试自我介绍模板,仅供参考,欢迎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