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忻华:彼此认知存落差,美欧关系如何重构?
创始人
2025-07-09 01:21:15
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美欧贸易谈判久拖未决。据央视新闻报道,欧盟委员会发言人奥洛夫·吉尔7日表示,欧盟仍在争取于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一项原则性的双边贸易协议,目前欧盟与美国仍在继续接触。欧盟始终致力于达成一项有利于欧盟企业、消费者和全球经济的协议。此外,欧盟也已准备好应对所有结果的选项,包括反制清单,但暂不打算启动该程序。

目前,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对汽车领域征收25%关税,对几乎所有其他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特朗普还曾威胁称,如果7月9日前美欧贸易谈判没有取得突破,他将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作为回应,欧盟曾决定对总额210亿欧元的进口美国产品加征最高50%的关税。但为给贸易谈判留出时间,这一报复措施将推迟至7月14日生效。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与上海欧洲学会近日联合举办“美欧关系2025年度智库报告”写作启动会暨“特朗普2.0时代美欧关系新态势”研讨会,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忻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美欧难以达成真正的协议,这在情理之中。

他指出,当前美国政治领导层对欧盟和欧洲的战略认知和定位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而欧洲政治精英还没来得及转换观念,仍然对美国心存幻想,觉得美国会顾念美欧跨大西洋战略同盟的关系,不会下狠手挥舞关税大棒砸向欧洲,美欧政治领导层对彼此的认知落差是美欧谈判难以推进下去的重要原因。

在“特朗普2.0”时代,美欧关系面临深刻重构,跨大西洋联盟的制度信任与价值纽带持续弱化,怀疑的种子已经埋下,美欧关系还能回到从前吗?

过去几年,拜登政府一再强调欧洲等盟友是美国最重要的战略资产,致力于巩固美欧同盟关系,构建起多种相互协调的制度架构。

但特朗普再度上任以来,美欧相互战略认知出现变化。忻华分析称,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认为,欧盟架构和欧洲一体化机制是导致美国对欧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的罪魁祸首,必须想办法打击欧洲一体化,压制欧盟;欧洲在战略安全上离不开美国,却又让美国为维护欧洲的安全和防务承担巨额支出,是在占美国的便宜;亚太最重要,应该将战略资源从欧洲向印太-亚太地区转移。

另一方面,欧盟和欧洲政治精英也忧心忡忡。特朗普推行国家重商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是在破坏欧洲经济与政治的稳定运行,需要对美国“去风险”;对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能太软,需要强硬反制,需要联合世界其他经济体来反制美国;欧洲的战略安全和军事防务不能指望美国,必须依靠欧洲自己的力量,必须加强战略和军事领域的欧洲“战略自主”;尽量维持北约的框架,对特朗普“要钱”的要求,表面答应,不去真正落实。

对于正在进行的美欧贸易谈判,忻华分析称,现在欧盟内部意见不一,分歧很大。德国和意大利觉得可以接受10%的基准税率,以便稳住局面,至少是部分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减少工商界的悲观预期,其他的税率可以进一步谈。而法国等国家一直觉得10%的基准税率都不能接受。不过马克龙可能改变想法,接受10%的基准税率。美欧不太可能达成充分、完全的协议,可能只达成部分协议。

据新华社报道,美欧贸易谈判之所以僵持不下,在于双方核心诉求存在较大分歧。欧盟有意在购买美国大豆等农产品、武器和液化天然气方面作出让步,推动双方对工业产品互免关税;而美国不顾与欧盟的服务贸易顺差,始终抱着解决货物贸易逆差的“执念”,敦促欧盟在所谓“非关税壁垒”方面让步,包括调整增值税和数字服务税等所谓“歧视性税收安排”、削弱数字监管、降低食品安全标准等。这其中涉及欧盟监管和税收事务自主权的要求,对欧盟而言几乎没有谈判余地。

忻华对记者表示,美欧之间出现激烈争执和对抗后,很难回到过去。美欧关系的互不信任和互生嫌隙估计仍将存在。未来双方不仅在贸易领域,而且在技术与产业竞争、投资审查、对第三方区域的经济外交、对待俄罗斯的战略安全政策、对印太的战略等方面,都会出现争执和分歧。

当前欧洲政治精英已形成共识,认为在2010年以来围绕“新兴颠覆性技术”和“第四次产业革命”展开的这一轮国际技术竞争中,欧洲和欧盟已落后于中美,欧洲的地位在不断下降。

在此形势下,忻华发现,欧盟决策层和欧洲政治精英形成了三重战略焦虑:竞争力焦虑,即在技术与产业层面的国际竞争中,对欧洲科技研发和科技企业的竞争力感到焦虑;韧性焦虑,即面对世界经济屡屡出现的急剧震荡和危机,希望欧洲产业和经济的运行保持“韧性”的焦虑;资源焦虑,即在本轮国际技术竞争中,即时产生的数据和支撑技术升级的关键原材料成为各方争夺的资源,欧盟为掌控此类新型资源而焦虑。

忻华分析称,美欧在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互动关系集中在技术与产业、贸易与投资、供应链安全三大领域。

在技术与产业上,美欧各自采取“泛安全化”的产业战略和干预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互相防范,彼此竞争。

美国如今采取“美国优先”的经济民族主义和国家重商主义,借助贸易保护主义扶持钢铁和造船等传统产业,扶持核能、无人机和超音速飞机制造等尖端产业,高度聚焦和推进关键矿产的产业链体系。欧洲对标美国,保护和更新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扶持AI、量子计算、太空产业、清洁能源等新兴前沿产业,同时强化对美国巨型数字平台公司的监管。

在贸易与投资上,美欧各自推行贸易保护、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的政策。相互对立,多次交锋,并各自组建意在排斥和孤立对方的“小集团式”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架构。

美国以畸高关税为工具实施贸易保护,2025年4月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迄今并未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2025年2-3月多次出台行政命令,推行“美国优先”的外资政策,进一步推动投资审查“国家安全化”,将包括欧洲资本在内的外资对钢铁、造船等传统产业的并购投资都视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欧洲则综合采用“两反一保”的“贸易防御工具”(TDI);酝酿更新出口管制和投资审查的政策架构,将其视为“反经济胁迫”政策工具和“经济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构建排除和孤立美国的新兴双边或多边自贸架构,2025年初以来与墨西哥和拉美“南方共同市场”初步建立自贸架构,并考虑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2025年欧洲议会通过2024年1月欧委会提出的修改投资审查的倡议白皮书,欧盟将进一步强化投资审查,包括设定强制性审查和增强与其成员国之间的通报与审议互动等。

在供应链安全上,美欧都在重组供应链,增强自身应对外部变化的“经济韧性”,但各自为政。

美国方面,2025年2月至今,特朗普政府出台10多份政策文件,致力于构建“安全而有韧性”的关键矿产供应链。2025年分别与乌克兰、刚果(金)和澳印日三国就关键矿产达成协议或开展协作的共同意向。欧洲则以《欧洲竞争力指南》文件为纲要,将供应链安全视作确保欧洲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将建设“战略性价值链”视为保证供应链安全的核心举措;以“全球门户”计划为框架,对非洲的纳米比亚、坦桑尼亚和刚果(金)等关键矿产支点国家进行经济外交和发展援助。

面对“美国优先”的冲击,欧洲如何应对?忻华对记者分析称,欧洲现在的想法就是加强“战略自主”。经济与技术层面,尽力出台和推行更强有力的产业政策,提升欧洲自身的技术与产业竞争力,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增强自身的供应链“韧性”,对美国“去风险”。战略安全层面,欧洲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完全指望美国保障欧洲的安全,不能再完全依赖北约,已经在着手通过新的战略和政策构建欧洲自身的战略安全的合作架构,因此从今年3月以来,欧盟和法德等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战略文件,试图依靠自己的力量整军经武,增加资源投入以恢复和提升欧洲自身的军事工业实力,提升军队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银华沪深股通精选混合C净值上涨... 银华沪深股通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银华沪深股通精选混合C,代码020124)公布7月8日最新...
富国中证通信设备主题ETF发起... 富国中证通信设备主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发起式联接基金(简称:富国中证通信设备主题ETF发起...
东吴科技创新混合A净值上涨3.... 东吴科技创新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东吴科技创新混合A,代码020966)公布7月8日最新净值,上...
平安产业趋势混合C净值上涨3.... 平安产业趋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平安产业趋势混合C,代码022120)公布7月8日最新净值,上...
广发中证光伏龙头30ETF净值... 广发中证光伏龙头3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简称:广发中证光伏龙头30ETF,代码560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