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何又成了?
创始人
2025-07-06 18:01:05
0

一场狂欢,正发生在小米汽车的至暗时刻后。

626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小米首款SUV车型YU7上市仅3分钟便斩获20万订单,1小时逼近29万大关,锁单率超过60%.

耐人寻味的是,在不久之前,SU7高速事故造成的惨剧,以及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小米汽车」和雷军的声望遭到了巨大打击。

雷军坦言:“那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无人看好小米之后的销量。

然而,深陷泥潭的小米,却在之后,1小时内收获了28.9万张YU7的订单,这一成绩令车市为之震惊。

为什么小米能够在危机之中全身而退?它展现出的商业韧性,究竟源自何处?

信任护城河

风暴中的逆势增长,源自小米十年构建的信任护城河。小米拥有全球数以亿计的月活跃用户。他们用着小米手机、戴着小米手环、家里摆着小米空气净化器……看似微小的日常,早已将"可靠"二字刻入品牌基因。

这份信任通过长久琐碎的生活细节逐渐演变成稳定的情感习惯,使得一些关于小米的争议很容易被强烈的价值认同感覆盖。

因此当YU7出现时,用户们不需要重新建立认知,更像是在熟悉的信任银行认购一份高收益理财。

雷军的个人公信力构成了另一重关键因素。

虽然个人IP是把双刃剑,之前的事故也对雷军造成了一定反噬,但不得不承认,从20197月入驻抖音以来,他已发布五百多条短视频,吸粉4550万,超越一年带货百亿、粉丝数2724万的董宇辉,一度成为“抖音上最成功的男人”。

用户依旧愿意相信,这个曾会在发布会哽咽、会在小红书上分享“秋天的第一杯石榴汁”的企业家,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逐利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雷军的个人IP依旧是他的护城河之一。

危机公关术

今年3月,三名女孩驾驶小米SU7在高速公路遭遇不幸事故。

小米随即陷入狂风海啸般的舆论里。公众质疑主要集中在SU7的电池安全性能与车门锁死机制上。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小米法务部在24小时内启动刑事立案程序打击造谣账号,技术团队则联合第三方机构在72小时内完整公布了车辆数据:包括制动踏板踩踏深度、智驾系统退出时间等关键参数,用详实的数据回应了"刹车失灵"的质疑。

危机尚未完全平息,新的风波又起。

五月初,逾百名自称是小米SU7 Ultra车主的网友,要求小米退车退钱。

起因是他们发现,4.2万元选装的“双风道散热神器”实为无导流设计的装饰件,鼓风机测试中连纸巾都无法吹动,质疑小米虚假宣传或官方表达有误。

很快,小米深夜抛出“铝制机盖替换+2万积分补偿”方案(价值仅2000元),将争议定性为“配置沟通失误”而非质量缺陷。

虽然车主们表示“补偿金额不够选装费零头”,但这一策略有效分化了维权群体,为危机处理争取了缓冲时间。

最令人称道的是,在舆论达到顶峰时,雷军突然提前了YU7发布会。"835km续航""自研玄戒芯片"等参数引发讨论,"23.59万起售价"的猜测成为热门话题。

在悄然不知中,公众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即将上市的YU7上,旧危机随之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易车研究院2024年的研究数据发现:35岁以内青年用户(YU7的核心目标客群)对汽车造型的重视度高达46.6%,其中女性用户的关注度(52.39%)更高于男性。

YU7创纪录的销售表现,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用户生活场景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满足。

小米潜在危机:如何挑战产能极限

然而,即便满足用户需求,但在狂喜的背后,小米汽车正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产能挑战。

工厂原本就生产SU7轿车就已经满负荷,现在不得不硬挤出产能来生产YU7,导致YU7的日产量波动较大,生产稳定性面临考验。

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期工厂在2024年底的月交付量已经达到约2.8万辆(年产能超过30万辆),基本达到了设计产能的极限。

虽然小米早有预见,于去年7月就启动了毗邻的二期工厂建设,据网络消息显示前两个月已完成工厂验收和设备进场,但正式投产预计仍要等到7月份。

这种产能瓶颈必然会导致交付周期的大幅延长。

小米官方APP目前仅模糊地提示"锁定订单后预计8月开启首批交付",没有提供具体的交付时间表。回顾SU7上市初期的经验,当时交付周期曾长达3240周,引发了不少用户抱怨甚至退订,部分订单流向了特斯拉等有现车的竞争对手。

YU7面临的交付压力远超SU7,在产能完全释放前涌入的海量订单,几乎必然会导致更长的等待时间。

要解决这场产能危机,小米将面临对其整个生产体系和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极限考验。

雷军为何又成了?

在当今市场环境中,长期积累的品牌信任比任何危机公关都更具价值。

对于多年跟随小米的老用户来说,很多人会有“小米手机从没让我失望,汽车值得赌一把”的心态,由此产生了信任迁移。

它来源于多年来实用的一部小米手机、一台小米风扇、一个小米电饭煲,甚至是一支小米的签字笔,它们或许并非高价值产品,但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中,悄然构筑起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情感连接。

这种信任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小米对用户生活场景的深度理解之上。

雷军曾在发布会上动情地说,“这款车是为这样一群人而造的: 为那些无法容忍平庸的人; 为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为双肩扛着责任、内心仍有远方的人; 为所有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 内心仍有星辰大海的人。”

如今,这封情书已经收到了28 万封回信,然而销售热潮只是上半场,随后的挑战在于能否将这份市场热情转化为持久的品牌优势,这取决于小米能否成功解决产能瓶颈,确保产品品质与用户体验。

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公司发展,还是个人成长,我们总是会遇到局限。

如何打破人生和事业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认知是解开这一问题的关键钥匙。

凯文·凯利、彼得·圣吉、尤瓦尔·赫拉利、张首晟、周其仁、俞敏洪、左晖……

混沌500多位大咖老师的智慧将与你为伴。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提升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实效 转自:光明网  作者:李岩(大连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后)  暑假来...
中考学会这样答题 :分段得分,... 面临中考,同学们都想考出一个好成绩,顺利的踏入自己理想的高中。如果同学们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一方面是对...
中考倒计时12天,妈妈写给孩子...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为了给孩子加油鼓劲,初四妈妈为儿子写了一封信:儿子,你要知道:你并非孤身作战,...
得实验题者得天下:中考常考的透...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在人教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如何区分凸凹...
考前抱佛脚:三招破解“首字母填... 2009到最新或2023(历届)共八年的中考卷的首字母填空,其中形容词出现了16题,平均每年两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