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是一段历史,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此诞生,儒家文化在此绵延传承。尼山,是一张名片,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为名搭建起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打开一扇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新窗口。
盛夏的尼山,树林蓊郁。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这里举行。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4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现场与会,将围绕文明起源与未来发展、儒家文化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成人之美、文明视野下的家庭意义与社会发展、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齐鲁文化与世界文明等议题展开对话和交流,一场世界级的文明对话即将拉开帷幕。
共话文明、论道尼山。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主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当与会嘉宾们在深入探讨全球化进程中不同文明之间和合共生之道的同时,也打开了人们认识和读懂中国的新维度。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自2010年创办以来,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直致力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答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课题,已成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连通各国文化的重要桥梁、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曾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巴赫表示,尼山论坛通过相互尊重的对话和交流,加深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这与始终将体育与弘扬人类精神,即把卓越、尊重、团结与和平联系在一起的奥林匹克精神相似。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杰弗里·萨克斯教授认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不断促进世界和平和相互理解,在如何引领一个更加公正的社会、如何在多样化的世界中和平发展,孔子的观点在今天仍旧非常适用。他赞誉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是给予世界的馈赠”。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在竹简上写下“君子和而不同”;两千年后,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续写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时代新篇,其彰显的精神内核和美好图景,是儒家思想在现代语境下的具象化表达,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贡献了中国智慧。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文明,因互鉴而鲜活;文化,因传承而不朽。近年来,尼山所在的山东省不断创新文明交流“新表达”,让中国故事精彩传扬。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读懂中国、了解山东,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发源地,充分用好资源优势,不断拓展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意在让孔子走向世界文化交流前沿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到帮助广大青年汉学研究者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尼山学者”计划、“青年汉学家培养计划”,再到包括《大河之洲》《大泰山》在内的多部优秀纪录片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频繁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哈萨克斯坦丝绸之路国际电视台等海外媒体平台播出……一系列丰富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既彰显出山东对文明交流互鉴的高度重视,同时亦让山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成为世界观察中国、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笔者从今天召开的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目前确认参会嘉宾人数已超过560人,其中国际嘉宾约300人,既有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又有知名专家学者,涵盖五大洲、70多个国家。相较论坛创建之初的30余位参会嘉宾,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国际参与度有了长足的拓展。着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增进民心相融相通,已经成为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的鲜明特色。
可以说,尼山架起了中华文明与更多不同文明“双向奔赴”的桥梁,正在努力开创世界各国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贺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