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慧玲老师带着学生练习排舞 |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郭子扬
排舞(Line Dance)是一项把音乐和固定舞步融合在一起,一人或多人通过风格各异的舞步循环来愉悦身心的国际性体育运动。得益于其“零门槛”的特性,近年来,排舞运动在校园、社区和国际舞台上备受青睐。
五年前,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华南商贸”)将排舞引进该校;五年后,排舞在华南商贸校园内不仅落地生根,甚至有了社团、校队、公选课等一系列配套团体与活动,大有“遍地开花”之势。排舞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让华南商贸师生如此钟情?从省赛到国赛,甚至在国际舞台上夺得头筹,华南商贸的排舞团队又为何能取得一系列的耀眼成绩?
“人人都跳舞,班班有排舞”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推门探访了华南商贸的排舞课堂。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内,该校公共体育类课程负责人何慧玲老师正带着数十名学生踩着节拍整齐地跳着排舞动作。
记者发现,该堂课上涉及的舞曲十分多元。最初将排舞引入华南商贸时,体育专业出身、同时有着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多重舞蹈背景的何慧玲便看到了全校推广该项运动的可能:“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运动意愿高,排舞的多元风格和渐进难度,恰好能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和舞台。”
“会走路就会跳排舞”——这句在排舞圈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这项运动的亲民特质。“面向零基础的学生,排舞初级曲目只需四或六个八拍一个组合,循环往复即可完成。”华南商贸排舞指导老师赵俊雁介绍,相较于广播体操和其他专业舞种,排舞难易由人的特点,更能方便学生快速上手,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激发了持续参与的兴趣。
排舞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舞蹈编排与学习,由舞蹈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队长,带领团队协作完成舞曲。期末考核则以团队创编舞蹈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艺术表现力。何慧玲表示,到了学期末,学生的曲目完成度往往很高,很多学生从最开始的“舞蹈小白”,在结课时已经能识节拍、懂舞种;有的学生还主动挑战有难度动作、节奏更快的中高级曲目,甚至从此爱上这项运动,积极走出宿舍参加到了后续的各项活动与赛事中来。
如今,排舞课项目在华南商贸发展势头迅猛,逐渐成为备受全校学生追捧的公共体育课程,大有“人人都跳舞,班班有排舞”的势头。据了解,该校每学期有3至4位教师教授该门课程,年均覆盖学生2000至3000人。此外,华南商贸还定期举办排舞校赛,各学院组建6至8人的队伍参赛。单就人文与教育学院的排舞队规模便已达50余人。
“跳”出特色,“舞”向世界
对于热爱舞蹈的学生来说,排舞课堂只是起点,华南商贸的排舞校队和社团,为他们提供了站上更大舞台的机会与空间。
华南商贸学生多杰俄日是来自青海的小伙子,在体育老师的推荐下,大一便来到了排舞社。也许是出于蒙古族的舞蹈天赋,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副社长。“我们蒙古族天生带着一点舞蹈的‘劲’,社团在编排民族类排舞风格时,常常让我给意见、做创编。”他告诉记者,自己在排舞社不仅舞技见长,还挖掘了舞蹈创编与舞台设计的能力,收获颇丰。
在华南商贸,排舞已超越体育课堂的界限,成为各类大型校园活动的“标配”,无论是校园运动会的开幕式、还是节日晚会的舞台上,都可见排舞队员的身影,就连篮球赛的间隙,也能看到同学们的排舞表演。
走出校门,这支年轻的校园队伍更是将排舞跳进了更广阔的天地。近年来,华南商贸学生积极走进周边社区,把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带领居民们一起感受排舞的魅力。得益于排舞在编排上的包容性,何慧玲所在的教学团队针对社区老人钟爱打太极的特性,将传统武术与排舞舞蹈巧妙融合,既满足了社区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又为他们带来了新鲜的运动体验,在社区备受欢迎。
在竞技领域,华南商贸排舞队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不仅在国内赛事中屡获佳绩,还成功登上国际赛场,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在2024第三届中国杯国际排舞公开赛上,华南商贸排舞荣获国际赛冠军、季军各一项;近年来,该校在国内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排舞赛事中,已获得累计23次冠军的好成绩。目前,华南商贸是大湾区唯一获得“校园排舞五星级特色学校”殊荣的学校;凭借着出色的竞赛成绩与广泛的参与热度,2024年,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授予该校“2024年全国校园排舞推广杰出贡献奖”的荣誉。
展望华南商贸排舞发展的未来,何慧玲有着更远的期待,未来团队将立足大湾区特色,融合粤语文化、地方文化进行舞曲创编。她希望未来能创排出具有岭南特色的舞曲,让排舞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帮助排舞文化走上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