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美国的财政窟窿越拉越大,特朗普的两大计划正试图解救破产边缘的美国经济。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在国内外推行一系列令人质疑的极端政策,尤其是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关税战和极具争议的“大而美法案”,背后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共同驱动力,美国债务的膨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美国国债已经飙升至37万亿美元,远超其2024年GDP总值29.2万亿美元,且伴随巨额的财政赤字与贸易赤字,整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已被挤压得岌岌可危。
更为致命的是,特朗普即将面对的债务偿还高峰。在2025年,美国不仅要支付债务本金,还要承担高达9万亿美元的利息。这是一个近乎无法承受的负担,而特朗普为了寻求短期解决方案,提出了两个极具“创意”的“化债”计划,这两套方案的实质,无外乎就是转嫁美国债务危机给全世界。
首当其冲的便是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协议”,由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于2024年提出。计划的核心目标是将美国现有的中短期国债,尤其是持有美债的外国债权人,转为100年的超长期国债,且这些国债将不支付利息,甚至不能交易。简而言之,米兰提出的方案是让国际债权人“接盘”美国的债务,并冻结其债权的流动性和收益。这一计划不仅是赖账的行为,更是美国借全球债权人之手,为自己解困的一步险棋。
更令人堪忧的是,米兰还提出通过汇率操控和贸易施压迫使各国政府出售美元储备,并将这些资金转化为美国超长期国债。这一做法显然是希望通过人为贬值美元,从而将债务压力外部化,而全球债务市场的风暴无疑将对所有参与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然而,特朗普的这一策略必然遭遇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尤其是各国可能会反感美国强制推行这一债务“接盘”计划。即便美国成功实施该计划,也将严重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从而摧毁全球信任基础,直接威胁全球经济秩序。
随着“海湖庄园协议”的不成功,特朗普的幕僚团体推出了“宾夕法尼亚计划”,一个更加高深的“阳谋”。该计划试图通过将美国国债的持有权从外国投资者手中转移到国内投资者,特别是美国的大型企业如苹果、谷歌、亚马逊等公司,从而减轻外债依赖。而这些企业拥有雄厚的现金储备,理应有能力承担起这些债务负担。
但这并非简单的“债务重组”。美国计划让私营企业成为政府债务的“接盘侠”,通过财政刺激、强制措施让国内企业承担债务风险。这一方案看似能缓解当前的债务危机,然而它的核心却在于将主权债务转嫁给国内的经济实体,从而将债务隐性化,推高企业的债务负担。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被强迫”的选择,它将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留下沉重的印记,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企业债务违约。
同时,计划中的一项关键举措便是将稳定币与美债绑定,形成“新美元”,这将改变全球货币结构。稳定币不仅与美债相关联,甚至成为与美元职能类似的新支付工具。美国借此减少债务偿还压力,降低融资成本。然而,这背后的巨大风险不可忽视。稳定币作为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货币,其本身的技术、流动性和安全性存在大量隐患。而这种货币的全球流通,恐怕会带来加密货币市场的“闪崩”,并引发金融危机。
特朗普的“宾夕法尼亚计划”无疑是美国新一轮金融霸权的战略升级,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为了推动该计划,美国不得不维持低利率政策,以支持国内机构吸收债务。这意味着美国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资金流动性的大量增加,势必引发美国国内超高的通货膨胀,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尚未恢复正常的情况下,企业和消费者的负担将加重。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美联储不得不配合政府推行这一债务“转嫁”,则会破坏美联储的独立性,并削弱全球投资者对美元的信任。尤其是全球市场对于美债的信心若出现崩塌,恐怕会引发全球资本外流,进而导致美元贬值、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甚至可能触发一场新的全球金融危机。
特朗普提出的“海湖庄园协议”和“宾夕法尼亚计划”,尽管展现出美国在面对巨大债务压力时的策略调整,但这两者背后并未触及美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的根源,更多的是通过强行转嫁债务和通过货币政策转嫁危机。无论哪一方案最终实施,都将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美国这一系列动向可能不仅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还可能引发一场全球经济的“蝴蝶效应”。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必须做好应对准备。美国的经济变动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而如何防止成为美国债务危机的“接盘侠”,才是全球各国急需思考的关键课题。特朗普或许可以继续推行“阳谋”,但国际社会能否承受住这一系列破坏性政策,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