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抗洪救灾,无人机大显身手。榕江县杨家湾村被洪水围困,无人机紧急投送救援物资;凯里市鸭塘街道中坝村五组,通往外界的唯一桥梁被淹没,无人机投送米面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
无人机运用于抗洪救灾场景,乍看起来算不上稀奇事。但人民日报等媒体将其视频发到网上,牵动了人们心底里的诸多情感记忆,引发众多网友感慨连连。
无人机飞越激流,是科技赋能救灾的具象化。在抗洪救灾中,有些科技投入,老百姓没有具象化的感受。逐3小时和逐1小时滚动更新的气象服务,除了时间间隔短之外,对于围观者来说,心理上难以产生强烈震撼的效果。但无人机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都可观可感,而我国民用无人机出口量位居世界首位,是全球第一大技术来源国。无人机在救灾现场救援,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中国科技发展的指向是造福人民。科技越进步,越能降低民众的痛苦指数,这些都在无人机飞越滚滚洪流的那一刻,实现了具象化的直观感受。
无人机还能给人们带来更多联想。在欢庆的重要节点,无人机在天上表演出各种造型,给人们带来很多尖叫与欢乐。在现代战争中,如果硝烟起,无人机就是保家卫国的无畏战士。在未来发展的岁月中,无人机将会运用于更多日常生活,低空经济给人们带来更多发展信心。
无人机飞越洪流,不仅给受困群众投下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资,也在互联网上投出了一朵巨大的情感漩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伍少安
编辑 金 妮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