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结束后,秦王为什么不乘胜灭赵? 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赵 为什么长平之战秦国能赢
admin
2023-11-08 22:12:24
0

长平之战结束后,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兵一事是否属实或许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但这场战役是场规模巨大的歼灭战是毋庸置疑的,秦国原本就在兵力上占有优势,又是获胜的一方,战损远远低于赵国,故而单纯从兵力对比上来看,秦国此时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那么,假如秦国拒绝赵国割地求和,乘胜挥师继续向前的话,似乎应该能够很快的攻灭赵国,而当时的秦军主将白起也是这样建议的,可是秦昭襄王却接受了赵国的求和,撤兵回国,为什么呢?

原因用一句话来概括——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也就是说,当时的秦国已经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白起作为一线指挥官,看到的是单纯的战场态势,昭襄王作为总揽全局的统帅,看到的还有另外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粮食了!

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之久,由于战国时代实行的是征兵制,兵即是民,民即是兵,秦赵两国发倾国之兵相攻,等于是把农田里的劳动力都给抽走了,战争旷日持久,必然造成歉收,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丰年积存下来的余粮有限,粮食供应很快就变成了严重问题。

赵国早在公元前260年就已经向齐国提出借粮的要求(由此衍生出一种说法,即赵王用赵括替换廉颇,是因为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必须用提前决战。),可见供应数十万人大军的粮食带来的巨大压力。

普遍以为,相对于赵国,秦国的耕地更多,土地也更肥沃,故而粮食上的压力远远低于赵国,不过,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从《史记》中的描述不难看出,即便是到了秦军发动总攻之前,赵国仍然在想方设法的向前线输送兵力和粮食,假如无兵无粮,拿什么来送?秦王更加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了。

秦国的兵力远远多于赵国,单纯的军队消耗就大于赵国,再加上战场与秦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输送粮食的路程是赵国的三倍以上,故而输送粮食本身造成的消耗更是远远高于赵国。此外,赵国被攻击,其他诸侯国惧怕秦国的报复,不敢明目张胆地出兵救援,但出借粮食的可能性非常大(齐王田建这样短视的国君属于异类)

昭襄王非常清楚秦国的粮食储备还能支撑多久,假如让白起继续进攻的话,假如不能速胜的话,必然很快陷入无粮供给的窘境,想就地征集粮食的话(所谓的因粮于敌),赵国各地的粮食储备早已被持续的战争消耗殆尽,怎么可能养得起数十万大军?

昭襄王在权衡利弊之后,顺势接受了赵国、韩国割地求和的请求,把军队撤回国内,让士兵回家播种、收割,待到结束一个收获季节,粮食问题得到缓解之后,随便找了个借口,再次派兵攻赵。

秦王和白起,由于站的高度不同,自然得出不同的结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八亿时空(688181.SH)... 格隆汇7月8日丨八亿时空(688181.SH)公布,为拓展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领域,...
伊朗总统喊话美国:不要为以色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伊朗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日前接受美国媒体人塔克·卡尔森采访时表示,在上个月以伊...
协昌科技:公司将充分发挥上下游... 证券日报网讯协昌科技7月8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上下游协同优势,优化产品性...
锐评|美国关税最后通牒戳穿帝国... 【锐评|#美国关税最后通牒戳穿帝国幻梦#】#特朗普主打吓你玩儿# 几天前,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表示,未...
“环青赛牵动青海人的心” 精彩... 骑行在蜿蜒美丽的十二盘,畅游于黄色油菜花海洋之间……你能看到的,是一场自行车运动员与大美青海美景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