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又没有卫星探测 古人是如何知道对方有多少人的 古代打仗是怎么传递信息的 中国古代打仗未解之谜
创始人
2025-10-12 15:01:40
0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如何知道对方人数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现代战争中,军队数量的多寡已经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但在冷兵器时代,军队数量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虽然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但兵马多的一方终究还是更容易获得胜利,毕竟在“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下,实力弱小的一方是很难耗得起的。

所以,古代但凡打仗,判断对方究竟来了多少人,从而合理的分配兵力避实就虚就成了非常关键的步骤。春秋时期就出现了专职的谍报人员刺探敌军情报,汉朝开始又设立了侦查骑兵,叫“候骑”、“斥候”,还有专门管理他们的官吏“候吏”。

有了斥候,那么问题来了,斥候又是怎么知道对方来了多少人的呢?

古代又没卫星、没无人机,甚至连望远镜都没有,光靠肉眼去数?万一遇到像王翦伐楚那样出动了60万大军这种规模,斥候数到胆汁吐出来也数不过来。

何况单靠数这种笨办法完全不靠谱。《孙子兵法》就曾说过:兵者诡道也。夸大或者隐瞒己方兵马实际数量,这是领兵将领的基本常识。三国时期就经常发生出兵五万号称二十万的情况。

而董卓在初进洛阳时,实际兵力只有3000,却通过反复进城的方式造出了兵多的假象,结果把诸侯都给蒙骗了。可见,单纯直观的去看对方兵力规模是不行的,何况附近也那么多高地让斥候去登高望远。

那么古代的将领们究竟是怎么判定敌军兵力的呢?首先将领们会有一个大体的判断,比如三国时期蜀汉只有益州一个地盘,那么魏吴两国就知道蜀汉的最大兵力也就在10万上下。刘备伐吴时,如果号称70万,恐怕孙权也会笑掉大牙,因为对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有了这个大体判断,接下来就是具体侦查对方兵力多寡了,方法其实也不难,无非3种。

1、看驻扎。古代打仗有一套固定的程式,排兵布阵、营寨规模、将领旗帜都是判断兵力多少的因素。吴蜀夷陵之战时,陆逊就是侦查到了刘备立营40余座,从而判断出他的总兵力及兵力分配的。毕竟蜀汉国力最多也就10万兵马,就算全带来,分散立营40余座,平均又能有多少人呢?

2、看后勤。战国时期,魏国主帅庞涓曾通过数对方军队锅灶的方式来判断齐国兵力,结果孙膑技高一筹,故意减灶,庞涓由此判断失误,误以为齐国兵力减少到3万,贸然追击结果败亡。这也说明,看敌军的后勤保障也是判断对方兵力的一种方法。

当然,自打有过孙膑减灶这个经典战例后,后世将领也都学聪明了,不会仅仅通过灶数来判断兵力,而是综合对方的粮草运输、饮水等多种方式,很多时候还需要抓几个俘虏回来问问,从而做出分析。

3、看将领级别和军队编制。古代的军队有一个固定的编制。比如秦汉三国军队编制一般是每5人设伍长,百人设百夫长。类似的还有明朝的卫所制,每一卫是5600人,通过对方领兵将领和调动的军队编制,就可以大体判断对方兵力。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其实都只能判断出对方兵力的大体量级,比如5万、10万等等,太具体的信息恐怕只有对方主将才能掌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营业员工作自我鉴定 营业员工作...   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又迎来了新的一年,XXXX年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是有价值的、有收获的...
临床护理自我鉴定 临床护理自我...   在大学的临床理论学习形成了我严谨的学习态度、严密的思维方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的临床实习...
成人大专自我鉴定 成人大专自我...   这几年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掌握了学习方法,变成了学习的主人,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培养了自己吃苦耐...
事业单位工作转正自我鉴定 自我...   本人XX-X,男,X族,X岁,X年X月从XX大学毕业,同年X月底被分配至XX-X工作。一年来,本...
驻村工作自我鉴定 驻村工作自我...   20xx年9月1日,按照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我被选派驻到中召乡付庄村,驻村期间,在乡党委政府、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