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九大恶政之一的迁海令是怎么实施的 其命令是在哪一年开始的 清朝的六大弊政 清朝六大弊政内容
创始人
2025-10-03 01:21:57
0

清朝九大恶政之一:《迁海令》

郑成功死了,理应由长子郑经继位。由于儿子年幼,诸将公推郑成功的弟弟郑世袭(也叫郑袭)为护理,主持台湾事务。结果这小子心存野心,准备密谋自立。郑经闻讯后,立刻首先称王,并且调兵遣将,率先发难。

郑世袭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被杀的落花流水,郑经平定内乱后,仍然善待自己的叔叔郑世袭,但其他参与的将领,一个不剩,全部杀死。

内忧解决了,该外患了。

武力既然收不回台湾,清朝改变了对台湾郑氏的对策。既然军事没法打垮你,那就经济封锁死你。

顺治十八年(1661年)八月,朝廷正式下达《迁海令》,它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颁布的《禁海令》的加强版。

《禁海令》规定,严禁非政府官员的船只下海,不允许用大陆的产品与台湾交易,更不许与台湾勾结,违者格杀勿论。

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严格执行,后来越管越松,商人为了谋取暴利,与官府勾结,继续与郑氏开展贸易,到了最后,《禁海令》形同虚设。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顺治下达了更加严格的《迁海令》。

《迁海令》下令:将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六省沿海及各岛屿的居民内迁三十至五十里,居民官兵全部迁徙至界线之内,违者处斩。

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

事实证明,《迁海令》是中国历史上最狠的拆迁政策,顺治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拆迁部主任。

现在要是拆个居民的房子,贴告示费口舌,还得讨价还价,没个一年半载完不了,要是在碰个“钉子户”,拖个三年五载的很正常。

可要是在“伟大”的清朝,顺治可没这些时间耗,也没有心情耗,他不管沿海居民的死活,直接下达迁界时间:三天。

三天,就短短的三天。顺治一没有准备拆迁费,二没有准备安顿房屋,三没有准备耕作土地,全凭一张嘴,一道圣旨,就将沿海数十万居民搞定。其效率之高,拆迁强度之狠,真不愧为“一代圣君”。

朝廷的《迁海令》要求的三天,指的是朝廷的命令从传达之日起,以三天为限,必须全部拆迁完毕。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就靠一张一张贴告示,居住近的人还以为这是开玩笑,居住远的人压根就不知道这件事。消息就在慢慢的传递中的时候,天下出事了。

对于满洲官兵而言,《迁海令》的颁布,无疑就是大把捞钱的机会。颁布刚刚过了两天,官兵们就如狼似虎的冲出去轰人。

一瞬间,沿海大乱。好多百姓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被人拽出被窝,轰出家门。由于大家根本没有时间收拾行李,,留下的财产全被官兵瓜分干净。

有不走了,什么也没有,不给个说法坚决不搬。说法没看见,却被告知,不搬可以,那你就三选一。

1:把你房子烧了。

2:把你捉进监狱。

3:把你就地正法。

据“清初散人”所编撰《榕城纪闻》记载:朝廷命令一下,沿海城市民生怨到,百姓颠簸流离,号泣之声凌厉,背夫弃子,失父离妻的人间悲剧随处可见,自迁界以来,民田被废弃两万余亩。

沿海的房屋更是被大火烧毁,大火整整烧了两个月,不仅烧毁了房屋,也把出海捕鱼的工具系数焚毁。老弱妇幼,因冻饿而死,曝尸荒野者数不胜数,以至于老幼者填于沟壕,荒野中白骨累累。四处逃荒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气壮惨然。

在《迁海令》施行后,清朝政府将东南沿海五省滨海三十里的边民迁离故土,并沿内迁三十里处开挖两丈余深,两丈余宽的壕沟,在壕沟上筑起四尺余厚,八尺于高的城墙,每五里设一个炮台,这架势,要修筑万里长城。

昔日秦始皇为抵御游牧民族才修筑万里长城,这倒好,清朝为了抵御来自沿海的威胁,如今将海洋修到了海边,太“给力”了。

我中华民族自郑和七下西洋后,从明永乐帝朱棣一直到明崇祯亡国,一直没有开发过海洋。一直到清朝,清朝统治者更绝,颁发了千古恶政《迁海令》,未来还有更绝的闭关锁国。

清王朝,或者是我们的祖先,他们就没有打算开发过海洋,也没有看见海洋孕育的丰富资源,更没有想到,在不久的将来,有人将从海洋来到这个帝国,带着他们的鸦片和大炮。

将沿海地区变成了无人区,彻底断绝了海上贸易往来,重新对郑氏集团进行严重的经济封锁。成果确实不错,《迁海令》对台湾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客观的为收复台湾创造了条件。

但这个《迁海令》也是把双刃剑,沿海地区百姓流离失所,财产损失严重,民心尽失,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减少,民心也渐渐流失。

这是一场经济消耗战,为了拖垮台湾,东南沿海5省下达了《迁海令》,民不聊生,经济大幅下降。这场消耗战拖得越久,清王朝就越不利。为了改变这一根本现状,清朝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以武力收复台湾。

康熙元年(1662年),经苏纳海推荐,四大辅政大臣批准,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水军统帅。

此时的施琅正在训练水军,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大清水军已经初现规模,可以出战。当施琅听说郑成功以死,虽然今生再无手刃仇人的机会,但敏感的施琅立刻发现,现在是出兵的绝好机会。

施琅立刻上书朝廷,郑军自己正在搞内讧,军事实力肯定受挫,而且军心浮动,正是进攻的好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望朝廷批准出兵。

第一次收复台湾之战,即将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乾隆皇帝一共南巡了六次之多 期... 还不知道:乾隆南巡花了多少钱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据说乾隆六次南...
关于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家学者...   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最新或2023(历届)十八届五...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11月11日上午,中央宣讲团来渝宣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重庆)市委书记孙政...
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点专家解读...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根据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和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