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普通官员比一般民众生活要好 他们的收入到底有多好呢 清朝财政收入为什么比明朝高好多 清朝一品大员一年总共收入
创始人
2025-09-04 13:22:05
0

还不知道:清朝官员有多富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社会中,官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跟整个社会的人口数量相比,官员群体数量不多,却掌握着社会各项重要权力,即使年老退休后,也常会成为地方乡绅,享有极高声望和影响力。官员也是清朝社会中,协助朝廷维持统治的重要人选。

所以官员也是清朝社会中,除了皇族跟八旗子弟外,少数可以享受朝廷待遇的人群。仅这一点,就足以让清朝官员的收入,超过普通百姓。

顺治年间,清朝入关后,官员俸禄基本继承明朝。一品文官每年有180两白银,禄迷180斛。九品文官每年俸禄33两1.14钱,禄米33斛1.14斗。

武将收入较高,他们除了年俸以外,又有蔬菜烛炭银和灯红纸张银等其他收入,可以补贴家用。这个收入跟皇族、八旗相比,自然不算多。皇族中,亲王每年仅俸禄就有一万两白银。

官员也未必可以依靠俸禄能满足开销。不仅因为身居官场,有各项开支需要,仅是维持日常家用,对于清朝普通官员而言,就有很大的压力。尤其是顺治初年。

《阅世编》中记载:“本朝顺治三年,斗米几几千文。四年,白米每石纹银四两。”《榕城纪闻》也写到:“顺治五年,米每斗三钱,冬收成,每斗一钱三分。”

这种物价压力下,普通官员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但是跟普通民众而言,官员收入仍是极高的,且更为稳定。

对于大部分以务农为生的百姓而言,他们一年的收入主要依靠耕种和纺织,除了赡养家人,民众还要承担朝廷摊派的赋税劳役。

清朝时,民众可以耕种的土地非常有限。尤其从康熙年间,人口大规模增加后,土地又被兼并到地主手中后,可耕种的土更少。

史料记载,当时百姓可耕种土地平均不过一亩,每年收成以后,仅可应付两、三月的开支,其余时间都要依靠做纺织等手工业,维持生计。所以,当时有“六十日地主"的说法,可见普通民众收入的不稳定。

顺治以后,康熙年间,随着社会稳定,物价总体出现回落。《熙朝莆靖小记》记载康熙二十三年正月”谷价每石二钱。“康熙二十五年,岁暮,百货俱贱,上好白谷,每石一钱六分。”

当然,灾荒年间,米价仍会上涨。康熙三十五年,天气大旱,谷价涨到每石四钱五分。但总体而言,跟清朝初期相比,物价总体有了很大回落。

而在这段时期内,官员收入又再一次上涨。这次上涨的根源是官员腐败问题过于严重。清朝入关后,以派遣巡按御史等手段,希望压制官员腐败。

但是,这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在康熙末年愈演愈烈。雍正继位后,一面严惩腐败官员,完善监察制度,一面提高官员收入,希望以高薪减少官员腐败。

当时清朝官员收入虽然比大部分民众更高,也更稳定,但跟那些富人相比,如果仅靠收入的话,仍有很大差距。尤其跟那些大盐商相比,官员显得更为寒酸。

康熙年间于成龙,官至两江总督,身居一品,平素以清廉约束自己,不收额外贿赂,在任上去世时,只留下一身官服,再没有其他财物,可谓清贫如洗。

所以,雍正按照官职的品级和事务繁杂程度,给官员发放养廉银。养廉银的数额极高,可以达到官员原有俸禄的十倍,乃至百倍。

当时地方总督每年可领取俸禄180两白银,而他们的养廉银却有上万辆白银,一些富裕地区的总督养廉银数额可以近两万两白银。

即便是普通低级官员,加上十倍养廉银后,也能领到一笔很大的收入。要知道,亲王俸禄也只有一万两白银。

不过,雍正年间,京官、武将和地方上的辅佐官杂职都没有养廉银。养廉银设立初衷,很大程度上是激励官员清廉,并非只是简单提高官员收入。

当然了,这也造成官员收入更大程度上的不平等。到乾隆年间,清朝养廉银收入范围扩大。地方官均可享受养廉银,京官可以享受双倍俸禄的恩俸,这样一来,官员的收入都有很大上升。

总体而言,清朝的时候,官员收入经过不断增长,已经从原本的中层收入群体,逐渐成为社会中高层群体,属于比较富裕的那部分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企业团队口号霸气押韵 企业团队... 和传统的昨天告别 向规范的未来迈进  风起云涌,人人出动,翻箱倒柜,拜访积极  时不我待,努力举绩,...
营销团队口号霸气押韵 装修公司...  精领天下,英才神话  时不我待,努力举绩,一鼓作气,挑战佳绩  落实拜访,本周破零,活动管理,行销...
团队口号大全 押韵 团队口号大... 认真学习 刻苦训练 文武兼备 百炼成钢  激情飞扬,看谁最强!  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奋发拼搏、勇...
团队口号16字押韵 团队口号1...  发奋图强 砺剑磨枪 谱我华章 立万名扬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龙腾虎跃,雷霆...
团队口号4字押韵 团队口号4字...  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团结进取,争创佳绩,努力拼搏,挑战自我  积极进取,努力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