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人说话也是用文言文交流吗? 古人说话真的用文言文吗 古人真的用文言文交流吗
创始人
2025-08-29 06:11:12
0

小学五年级,刚接触文言文时,那叫一个头疼。虽然句子文章看起来确实简洁,省了不少篇幅,但是那几十个字,实在拗口,读都不容易,更别说背下来,比白话文难太多了。后面接触到《过秦论》《曹刿论战》等几乎崩溃,心里不知道把古人埋怨了多少次。

于是,一个问题就出现了:难道古人说话也都是用文言文吗?

当然不是。实际上,古人说话和记录是两回事,所用的语言文字是不同的两套,文言文就是用于记录的,尤其是修史。为何要用文言文记录呢?

早在先秦时期,还没有纸,所以大都是用竹简记录事情,或刻或写。竹简所用的竹子并不是随手可取,而且需要烤、削、刻、编等手段处理,再加上古人敬畏自然,所以需要尽量用最少的竹简记录最多的事情。

还有一点,记录的历史是为了让后人看到、看懂。

文言文言简意赅,三五个字就能记录一件事,而且自有一套系统,意思不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能够满足这些要求,所以用文言文来记录,再合适不过。

《左传》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晋景公做了个梦,找人算命。算命的来了之后,认为他活不到今年吃新麦子的时候。到了新麦成熟的时候,晋景公特意把算命的喊来,要当着他面吃新麦粥,然后杀了他。结果,刚要吃,就觉得肚子不舒服,上厕所居然掉茅坑里死了,真是窝囊。

历史记载就八个字: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这八个字,稍微有点文言文基础的人都能懂。要知道,那可是两千多年前记录的事啊,为什么今天的人还能看懂?这就是文言文的功劳。

但是,说话和记录是完全不一样的,要是你以为古人说话也是这样,那就大错特错了!

以皇帝为例,他们说话办事都代表着国家颜面,看看他们怎么说话的。

据《齐东野语》记载,赵匡胤的寝宫梁柱坏了,需要换一根大木头。有关人员知道后,就说其他木头可能不行,必须要截断一根巨木用。赵匡胤一听,顿时大怒:截你爷头,截你娘头。这是原话,可不是翻译。

太祖时,以寝殿梁损,须大木换易。三司奏闻,恐他木不堪,乞以模枋一条截用。上批曰:截你爷头,截你娘头,别寻进来。于是止。

或许你会说:这是皇帝着急,一时口不择言,所以顾不上许多。那再来看看雍正批阅奏折的批语,你就懂了,皇帝也是人,不会费工夫想着文言文的,都是用大白话,跟今天毫无区别。

雍正时期,曾打算从北方搞点小米卖到南方。田文镜认为不可行,毕竟南方人不吃小米,换成小麦还差不多。张廷玉说试试才知道,结果果然没卖掉。后来雍正认为田文镜不错,就大大表扬了一番。

田文镜听了之后,写了个折子感谢雍正,雍正批语颇为有趣: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也。勉之!

实际上,雍正批语有很多,大多都是类似,比如“知道了”,至于他爸爸和儿子,那也是差不多,康熙还经常写错别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师德规范学习几点体会范文 小学... 一、对几个主要概念的认识  规范:标准、法式,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语言规范 (一)师德:指教...
关于党员学习最新或2023(历... 尊敬的党组织:  大国复兴需要思想引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特别注重思想的力量...
党员最新或2023(历届)两会... 尊敬的党组织:  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闭幕。为期13天的最新或2023...
如果职场上的HR是“AI员工”... 上海市第二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图 8月29日,上海市第二届人力资...
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两会... 第一篇:关于最新或2023(历届)两会的思想汇报范文尊敬的党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说过,小康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