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最新或2023(历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解读最新或2023(历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admin
2023-12-09 13:20:36
0

  今年,我国《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条例》将于7月1日起施行。条例确立了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的基本制度,如提出“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为此,多位专家表示,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由此将与机关体系松绑,由市场来决定,有望走入长期平稳增加的通道。

  无论是从“政事分开”还是“管办分开”的事业单位改革大方向上来看,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将与机关体系松绑”,当然是大势所趋。但如果仅依据条例提出的“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等规定,便轻言事业单位工资将“由市场来决定,有望走入长期平稳增加的通道”,甚至是“3100万人或涨薪”,显然并不全面准确。

  作为我国第一部事业单位 人事管理法规,条例呈现许多亮点,比如在工资制度方面,其规定的“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等,对此必须加以准确把握,不能随意解读。

  更重要的是,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语境下,依据相关要求和改革进程,上述条例所针对规范的事业单位,与目前全国由“3100多万在编人员”构成的“110多万个事业单位”,事实上也并非一回事。依据最新或2023(历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过于庞大的事业单位系统,将会按“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进行大幅分类精简—“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同时明确,“今后5年,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

  也就是说,伴随分类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许多事业单位将会被剥离事业身份—或回归行政体系,或回归市场,在改革尚未最终完成之际,显然无所谓“3100万人涨薪”。

  进一步,即使是对于改革后继续保留的事业单位来说,片面强调“工资将与机关体系松绑,由市场来决定”,也并不准确。因为这些单位不仅要“政事分开”,同样也要“事企分开”、“强化其公益属性”,因此,其工资制度和相应激励机制,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而只能主要依据其非营利的公益绩效来决定。比如,公办学校教师的工资应由其教书育人的公益绩效来决定,公立医院医生的工资应由其救死扶伤的公益绩效来决定。而“强化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实现,不仅关乎事业单位改革,也会进一步涉及更深层的教育、医疗体制改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纬新材:控股股东筹划控制权变... 每经AI快讯,7月1日,上纬新材(688585.SH)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
华光环能:6月份回购股份646... 证券日报网讯 7月1日晚间,华光环能发布公告称,2025年6月,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6,...
工信部:1—5月份互联网企业完... 转自:财联社【工信部:1—5月份互联网企业完成互联网业务收入7735亿元 同比增长0.9%】财联社7...
祝贺!常德3名学生获评2025... 6月28日,2025年“新时代湖南好少年”名单正式公布,常德三位学子以卓越表现脱颖而出,常德外国语学...
鸿蒙智行:6月单月全系交付52... 人民财讯7月1日电,鸿蒙智行公众号消息,鸿蒙智行迎来交付量爆发期,仅用39个月实现全系累计交付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