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岂能沦为生意
创始人
2025-06-04 05:42:09
0

转自:天津日报

  想当“非遗传承人”,不必拜师学艺,只需线上答题,靠谱吗?

  近期,多个互联网平台有商家以“非遗传承人”为噱头“卖证”,宣称“298元可考证”“直接申请高级证书”“月收入过万元”等,且考证无需实操,仅需网上答题。记者咨询了一种“剪纸非遗传承技师”的证书,在表明自己零基础的前提下,客服依然表示“一周左右就可以考试”。至于为何无需实操,客服回复:“考完证后,再线下练习即可。”先拿证,再练手艺,如此“非遗传承人”实在荒谬。

  很多人明知不靠谱,为何还甘当“韭菜”?恐怕是被盖着红戳的“权威”证书迷了眼。卖家给出的证书上不光有等级、编号、学时,加盖的“公章”更是唬人。一本“剪纸非遗传承技师(高级)”的技能证书,盖着“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和“职业人才测评中心”两种章,记者分别致电两家机构后,均得到了“假章”“千万别上当,考这种证书是没用的”等回复。

  “非遗传承人”的认证,考不来、买不来,那究竟是怎么来的?

  “要看作品、看实物。”“我们要通过地方文旅局推荐、递交材料,还要实地考察……”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表示,申请非常严格,绝非在网上答几道题、上几天网课就能拿到。真正的非遗传承需要经年累月的技艺磨炼与文化浸润,没有真手艺、没有薪火相传,就谈不上传承非遗。

  现在,考证成为一种风潮。有求职者希望用证书镀金,有青年希望在考证中收获新技能和成就感。不法商家正是看中了这些需求,动起了歪脑筋。上几节网课,再考个试,就敢给买家发证,全然不顾证书含金量和持证人的真实水平。

  当传承变成生意,文化自然沦为噱头。既无实操考核,又无技艺评估,这种“纸上谈兵”式的认证,完全背离了非遗保护的本意,更枉谈文化传承。对五花八门的非遗证书乱象,相关部门应当及时亮剑。倘若有人用假证做背书敛财,不仅是在抹黑非遗文化,更给不知情的消费者造成损失。

  “非遗传承人”证书不该沦为生意,买证的人也该醒醒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农开发8月5日获融资买入56... 8月5日,新农开发涨0.14%,成交额4450.94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新农开发获融资买入额56...
8月5日创新药ETF沪港深(1... 8月5日,创新药ETF沪港深(159622)涨1.29%,成交额3622.48万元。当日份额减少40...
宁德时代8月5日获融资买入8.... 8月5日,宁德时代跌0.29%,成交额58.44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宁德时代获融资买入额8.28...
世华科技8月5日获融资买入10... 8月5日,世华科技涨0.09%,成交额6616.27万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世华科技获融资买入额10...
8月5日双创50ETF基金(5... 8月5日,双创50ETF基金(588350)涨0.32%,成交额146.35万元。当日份额增加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