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通讯员 袁激霆 晚报记者 陈 强
本报讯 5月24日,第十八届海宁市端午民俗活动启幕。作为海宁端午文化的金字招牌,本届活动以“Hi·游海宁 潮味端午”为主题,通过非遗展演、民俗体验、龙舟竞技等多元活动,打造出精彩纷呈的“水陆双线”文化盛宴。其中,外国友人沉浸式体验端午民俗的欢乐场景,更是为这场传统节日盛会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在当天上午开展的裹粽比赛现场,专业组选手以速度与品质为核心展开激烈角逐,亲子组则主打文化传承,身着汉服的家长手把手教孩子包粽子。另一边,浙江财经大学的留学生们怀着兴奋与好奇,也全身心地投入粽子制作“初体验”。他们当中,有人举着粽叶反复询问“这个绿叶子是什么”,有人则紧盯教学视频,一板一眼地模仿动作。“裹粽子像一场艺术创作,粽叶是画布,糯米和馅料是颜料,每一个成品都充满惊喜!”来自法国的留学生艾米丽边包粽子边感慨。尽管他们包出的粽子形状各异,但掌声与欢笑声不断,这些“国际选手”生动诠释了文化交流的真谛。
龙舟拔河赛在鼓声与浪花中激情开赛,23支队伍打破传统龙舟的竞速模式,将龙舟与拔河竞技巧妙结合,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力量对决。随着鼓声响起,选手们齐声高呼号子,随着桨叶翻飞,龙舟在水面上激烈拉扯,几支龙舟队伍中跃动的“洋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和队友一起卖力划桨,体验端午节传统习俗。
皮贴画、竹编、皮影戏……活动现场的非遗集市同样热闹非凡,文化特派员热情地邀请市民、游客动手体验,大家或是亲手制作端午虎衣、皮贴画等文创产品,或是跟随师傅学习海宁船拳。几名外国友人漫步非遗集市,好奇地触摸皮影人偶,惊叹于海宁皮贴画的精美工艺,又尝试了竹编,虽然动作略显笨拙,但神情专注。一位留学生捧着自己制作的简易竹编小物件,笑得合不拢嘴,“这些中国传统技艺太神奇了,每一样都像魔法!”
“第十八届海宁市端午民俗活动在粽香与欢笑中圆满落幕,文化传承的故事仍在继续。外国友人在海宁端午民俗活动中的深度参与和热情反馈,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强大吸引力,更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海宁市文化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未来,海宁将继续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创新服务形式,围绕居民需求打造更多民俗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同时也吸引更多国际友人走进中国、爱上中国文化。
上一篇:广阳区举办文明实践家政大集
下一篇:端午将至 市场“节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