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营口的颜值和城市品质不断提升。营口市委宣传部供图 环卫工人和志愿者在大辽河畔清理玻璃栈道。唐晓红 摄本报记者 佟利德 徐鑫 王姝佩
写在前面:
渤海之滨,大辽河畔,奏响文明新乐章。5月23日,营口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这座百年港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021年以来,营口市通过机制“固根本”、长效“抓落实”、创新“破难题”,从推动经济发展到增进人民福祉,从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到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内外兼修、形神俱美,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文明创建新路径。
本报今起从“城市之变”与“风尚之变”两方面入手,解开营口文明蝶变密码,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5月23日,喜讯传来!营口市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这座百年港城,以持之以恒的奋斗,持续推进城市文明提档升级,最终实现文明城市蝶变。
这种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见微知著,于细枝末节、寻常巷陌中,乃见精雕细琢和良苦用心。漫步街头,不仅有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平坦整洁的背街小巷,见缝插绿的口袋公园,还有一个个爱心驿站,以及一条条健身步道,时刻带给市民便捷、舒适与关爱。
营口的城市之变就在百姓身边的点点滴滴,当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血脉,市民的精气神、自豪感、幸福感与日俱增,文明也由此成为这座渤海明珠的内在气质与鲜明品格。
老旧小区改造
重“面子”更重“里子”
在营口市站前区,有两个工程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犄角旮旯工程”,对全区撂荒地、边角地等无人管理的地块进行集中整治。另一个是“响亮工程”,让老旧小区门铃响起来,路灯亮起来。这两个工程看似不起眼,却深受百姓欢迎。南湖小区居民赖宏轩高兴地说:“过去小区里的路灯坏了不少,走夜路深一脚浅一脚的,没急事都不敢出门。现在到处亮堂堂的,心里也敞亮了。”
粉刷一新的楼群、平整清洁的路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独具匠心的休闲长廊……初夏时节,走进西市区风光小区,仿佛置身花园之中。
几年前,风光社区却是另一番模样:屋顶漏水、墙皮脱落、下水道堵塞、路灯损毁等成了“家常便饭”,绿化带变成私人菜地,房前屋后杂草丛生,生活垃圾无序堆放……社区党委书记江洋说:“居民见到我,总有一肚子苦水要倒。”
营口市以文明创建为契机,高标准改造298个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幸福感节节攀升。
营口市在老旧小区改造时标本兼治,既重“面子”又重“里子”,不光整治地面建筑,还投入大量资金整治地下管网,看到小区里里外外焕然一新,居民脸上乐开了花。
地下管网,这些深藏地下的“城市脉络”,虽不似地面建筑那般醒目,却关乎着城市的日常运转与居民的生活品质。鲅鱼圈区将污水管网与7座污水处理站相连,构建起城乡一体治水体系,让城市功能实现智慧化蜕变。
在风光小区平整开阔的主广场上,聊天的、散步的、下棋的、跳舞的,各得其乐。居民高寿启早先因为这里的环境差,搬到女儿家居住。小区改造完工后,他又搬回了“老家”。高寿启说:“几位老哥们给我打电话,说小区环境变美了,你快回来吧。回来一看,果然‘风光’无限。”
边角地变宝地
在家门口营造“诗与远方”
让荒地变成绿地,让菜园子变成小花园。针对马路两侧搭建的菜园子及荒地,老边区实施荒坡、菜地变身“微景观”整治行动。在育新小区,5000余平方米的菜园子变成了健身广场;滨州家园小区西侧菜园子变成了停车场和篮球场;在老边新村,杂乱无章的菜园子经过规划整治变身小花园,小栅栏花园切成条、分成块,小区环境也变得整洁优美了。
文明创建的成果不仅体现在小区里,更惠及小区之外。出风光小区沿得胜路往南不远,就到了智泉街。全长4.17公里的智泉街,道路两侧有彩色沥青健身步道,施划了停车位,分布着17个口袋公园,里面配有小凉亭、休闲座椅、健身器材、儿童娱乐设施等。市民郭俊香带着外孙在口袋公园里玩耍,她说:“以前闷在家里不爱出门,现在家门口有了公园,天天都到这里溜达溜达。”对比以前的智泉街,郭俊香感慨地说,以前道路坑坑洼洼,两侧多是土道,大雨过后,行人一走一过都是两脚泥。
近年间,131座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旧貌换新颜,为市民带来触手可及的绿色与美好。市民耿守满一边做拉伸运动一边对记者说:“自打有了这些健身器材,我没事就到这里活动活动,身体好了,吃得香睡得好。”
“小心思”解难题
开车上路不焦虑
随着车辆越来越多,人们的堵车焦虑、停车焦虑渐渐多了起来。营口市在一些公共设施上的小设计、小心思,让市民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舒适惬意。
在鲅鱼圈区,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城市功能迭代升级。在交通领域,7万余个机动车位精准施划,昆仑大街等19条主干道完成修缮,30条背街小巷实现“毛细血管”疏通。
开车掉头要在左转车道上排队等候?在营口无须多此一举。在临近交通岗的隔离护栏处会有个豁口,方便车辆由此直接掉头,无须和其他左转车辆一起排队等信号。记者从营口市交警支队获悉,这一源自同济大学的设计,已在营口运行多年,受到驾驶人的好评。
开车容易停车难。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营口市在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等过程中利用闲置地、荒地、边角地等进行硬化改造并施划停车位,累计达10万余个,全部免费供市民使用,为老百姓“省”出获得感。
营口在大辽河畔以及西海岸等路段,修建了适合骑行赏景的景观路,适合散步的健身步道,以及野餐露营的休闲广场。许多市民骑车饱览大辽河、西海岸美景,充分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
文明,是有爱的双向奔赴,珍贵而有力量;文明,是鲜明的内在气质,幸福而有温度。在文明的助推下,营口将更美丽、更现代、更宜居,也更加充满活力。
上一篇:守护“小场所”中的“大安全”
下一篇:“运动+”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