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初夏的沈阳,阳光和煦。作为沈阳热门旅游景区,沈阳森林动物园不仅是市民踏青的首选地,更是各地游客感受自然野趣的“打卡点”。5月25日,记者走进这座“动物王国”,探访春日里动物们的“幸福生活”。
食谱变化记:
从“冬储粮”到“春日营养餐”
在食草动物区,饲养员关维智正推着满载青草的小车,引来一群大羚羊和金毛羚牛探头张望。“这是今早刚从郊区运来的苜蓿草,比冬天喂的干草鲜嫩多了。”他抓起一把草料展示,“但过渡期得慢慢来,先掺三分之一青草,等它们肠胃适应了再全部替换。”
隔壁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厨房里,一场“营养餐”制作正在进行。香蕉、苹果、胡萝卜被切成小块,与鸡蛋、肉馅混合成彩色“沙拉”。饲养员一边搅拌一边解释:“一些小型哺乳类动物现在进入繁殖期,钙和维生素必须补足,就像孕妇需要叶酸一样。”
“妈妈,那只猴子在吃冰淇淋吗?”一个小朋友指着正在舔食“酸奶”的环尾狐猴问道。工作人员笑着解释:“这是特制的益生菌饮食,有点像我们人类喝的酸奶,帮助它们调理肠胃。”同时,工作人员也向记者透露,夏季游客投喂行为增多,园方也特意在展区各处增设了“禁止自带食物投喂”的宣传标语和志愿者巡逻岗,“游客们喜爱动物的心情我们十分理解,但是自带食物投喂容易对动物造成伤害,有时会导致动物生病、误食塑料袋等情况的出现,希望大家不要自行投喂。”
健康保卫战:
从“驱虫疫苗”到“心理按摩”
在猛兽区兽医站,记者偶遇了正在给非洲狮做体检的兽医团队。狮子被麻醉后,兽医们迅速采集血液样本、检查牙齿,并为其注射预防瘟热疾病的疫苗。“初夏是传染病高发期,一些动物或幼崽必须完成疫苗接种后才能‘混群’。”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防疫流程图介绍道。此外,园内每周还会对灵长类展区进行多次消毒、适当通风,对草食动物粪便进行寄生虫检测,对禽类展区进行隔离网检查,防止疾病交叉感染……
比起“吃好喝好”的生理照料,动物们的“心理健康”同样受到重视。这个夏季,大熊猫、长颈鹿、亚洲象等区域悄然“升级”——攀爬架、觅食装置、趣味玩具等环境丰容设施的增多让动物们告别“百无聊赖”的踱步,重拾自然天性中的探索欲。“咔嚓、咔嚓”,长颈鹿的咀嚼声在夏日暖阳下格外清脆。它垂下修长的脖颈,舌尖灵巧卷起饲养员递来的柳树枝,细碎的嫩叶与枝干纤维在齿间翻飞。饲养员关维智笑称:“这是给‘大高个’定制的‘口腔护理套餐’。”他指着柳枝上的新鲜树叶解释,这种天然磨牙棒既能清洁牙缝、防止牙结石,又能模拟非洲草原上啃食树梢的生存体验,“比给它刷牙轻松多啦!”
“初夏管理就像‘走钢丝’,任何疏忽都可能影响全年。”沈阳森林动物园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感慨,“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细致的观察,初夏不仅能保障动物健康,还能提升繁殖成功率与动物健康水平,为全年运营打下良好基础。”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谢飞燕 摄影 李浩
上一篇:25类产业项目可获资金支持
下一篇:非遗琉璃 璀璨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