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举办“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发布会和中国城市网络形象创新发展论坛,正式发布“人大指数”《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该报告从城市传播、文化、经济、生活、治理五个维度对全国105座大城市的城市网络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其中,兰州市城市生活网络形象位居全国前列,并入选“优秀案例城市”。
发布会公布了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总榜,兰州在II型大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在城市生活网络形象分榜单上名列全国105座城市前三,以明显优势领跑全国70城;在城市文化体验网络评价三级子榜单中与苏杭并驾齐驱,稳居第一梯队。报告指出,兰州具有“丝路咽喉”的交通枢纽优势,物价亲民、生活节奏和缓。七十余载接续奋斗的绿化建设、引黄灌溉工程为南北两山构筑林带纵横的生态长廊,生态治理的积极效应日趋凸显。城市气质中既有“西北的豪爽”,亦有“南方的细腻温情”,打破了“西部城市宜居度弱势”的传统认知。
兰州近年来顺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要求,从城市文化、经济、生活等多方面蓄力,全方位塑造和展示“美丽兰州”的西部城市形象。《报告》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表示,在城市生活网络形象分榜单中,Ⅰ型大城市苏州及Ⅱ型大城市兰州、珠海、江门表现尤其突出,强势进入第一方阵,成为网络时代城市生活发展进程中的“黑马”。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周勇认为,该《报告》构建了对城市网络形象评估科学评估的框架,促进了城市网络研究深度拓展。通过整合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报告将抽象的城市形象转化为可量化、可比较的指标体系,为城市治理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工具。同时,《报告》为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决策参考,通过分析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在政务公开、舆情应对中的“数字治理范式”,以及十堰、襄阳等中小城市在生态治理、文化IP打造中的创新实践,报告提炼出“精准传播”“韧性治理”“民生温度”等共性经验,这些发现可为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
据了解,该指数报告在延续文旅建设和政务服务等传统指标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最新进展,重新构建了多维指标体系。研究团队通过搜集、整理政府公开数据、舆情数据、行业数据,使用智慧星光和美团等各类平台大数据,对全国105座大城市的网络形象进行了量化分析。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第四次发布“人大指数”成果。“人大指数”是中国人民大学把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重大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形成的一批关于中国式现代化、城市与区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各领域的指数。
发布会当天,来自重庆、厦门、宁波、中山等多地城市网信部门负责人与50多位学术界和业界专家展开研讨,共同探讨城市网络形象的建设与提升路径。
责任编辑: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