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国城市网络形象指数报告(2025)》在中国人民大学发布,这也是国内首个系统性评估城市网络形象的研究成果。《报告》显示,在城市文化网络形象、城市经济网络形象等维度的排行榜上,北京均居全国之首。
记者了解到,该《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共同编撰,围绕城市传播、城市文化、城市经济、城市生活、城市治理五大维度构建评估框架,全景式呈现全国105个大城市的网络形象建设成效。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城市网络形象整体呈现出“东部城市领跑、中西部核心城市多点开花”的特征。其中,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等城市综合表现优异,占据总榜前列;厦门、宁波、中山、大同等城市则凭借独特优势在传播维度实现“破圈突围”,引发广泛关注。
其中,在城市文化网络形象维度、城市经济网络形象维度排行榜上,北京均居全国首位,在城市传播网络形象维度的排行榜位列第二,仅次于上海。前十名的城市还包含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成都、杭州等,强劲的经济实力与多元的产业布局使这些城市自带流量引擎。
与此同时,一些网红城市正在通过“文化场景再造+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向“长红城市”转化;超大城市呈现要素集聚优势,大量“小城故事”也打动了越来越多向往“诗意栖居”和渴望“从容安居”的网民;不同规模城市治理效能协同提升,则印证了“全国一盘棋”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显著成效。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该课题组负责人卢家银介绍,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中西部城市通过挖掘特色资源,如银川的湿地生态、贵阳的村超赛事等实现网络突围,验证了“小而美”发展模式的有效性。这也为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城市群协同提供了新思路。
在他看来,从重庆的 “魔幻8D网红之都”到十堰的“小城逆袭”,从中山的“国际传播”到晋江的“县域传奇”,中国城市正以多元姿态在数字空间中书写现代化答卷。“未来,城市需以网络形象建设为契机,将治理效能转化为公众获得感,让城市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人。”他说。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高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