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开幕。当天下午,中东欧商品采购签约活动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国各地以及中东欧各国的60余家企业参加,共签署项目24个,订单涵盖矿产采购、宠物健康产品、滑雪器材、酒水等品类,签约项目总额达24.9亿元。
在同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海关检验检疫合作对话会上,随着保加利亚西红花、克罗地亚金枪鱼获准输华,截至目前,中东欧相关国家已有126种农食产品获得对华准入。
品类多样的采购订单和农产品进口不断扩围的背后,是中东欧国家与中国携手合作的美好期待不断落地生花。
“中国与中东欧经济体之间更多呈现产业互补关系。中国对优质进口商品的需求增长,为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创造机遇。”塞尔维亚工商会上海办公室主任耶琳娜说。
“中国正从世界工厂向上游创新者与供应链主导者转型,这需要能够共同发展并吸收高端产能的国际合作伙伴,而中东欧地区正是这样的关键区域合作对象。”耶琳娜还表示了对中国在高附加值产业方面的合作期待。“汽车零部件生产是塞尔维亚的传统产业,当前,塞尔维亚政府已经重申将建立更具有高附加值生态的下游产业,这需要国际合作伙伴,中国正是我们想要合作的潜在伙伴之一。我们期待与中国投资者加大研发方面的合作,促进技术溢出,联动本地高校。”耶琳娜说。
“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来自塞尔维亚的参展商米洛拉德·西里奇向记者分享了他听到的一句关于中国市场的精彩言论。第一次来到中国的他对此行充满期待:“我们希望与中国有关方面建立沟通的桥梁,加强经贸交流。”
在黑龙江省主题形象展厅,米洛拉德·西里奇对F9雪地摩托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摩托车,我要把它带到我的国家,让更多人认识它。”
旎讴香氛是波兰的国民品牌,本届博览会是品牌方第二次参展,参展商代表表示,品牌方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中国消费市场前景广阔,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虽短,但已基于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进行了本土化设计,期待在中国市场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此外,波兰投资贸易局驻华办事处首席代表尤德良表达了与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合作的期待。“去年,中国新能源企业容百科技在波兰落成项目。目前,波兰政府正在规划海上风电、锂电产业链等新能源产业,中国相关企业在波兰的投资都可以享受到优惠政策。”
保加利亚汽车工业协会董事顿切夫·安东自20世纪80年代起,持续在中国工作多年,他说:“如今的中国,在经济和技术方面完全有能力深入参与中东欧国家的本地化产业,提供独特产品与解决方案。许多中国企业已经成长为全球领先企业,在自身领域内具有世界级竞争力。这些企业也日益国际化,具备‘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与运营管理的能力。”
“6年多以前,我们在首都索非亚投运了首批20辆电动城市公交车,这些车辆均来自中国客车制造商宇通客车。自2015年进入保加利亚市场以来,宇通是迄今唯一在保加利亚设立常驻售后团队的客车制造商。21日,我还在郑州见证了首批4辆保加利亚城际电动公交的交付仪式,这将助力我国市政以及公交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又一个里程碑。”顿切夫·安东说。
“我们必须认识到,尽管当今世界面临多重挑战,一些国家对外国产品的政策日趋封闭与限制,但此刻,我们更应该加强互动,鼓励企业深化在彼此经济体中的布局与合作。”顿切夫·安东说。(编辑:王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