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创始人
2025-05-24 12:06:05
0

近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公安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管理办法》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一、问:请简要介绍一下《管理办法》的出台背景

答: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全面融入社会方方面面,驱动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为了在网络空间对个人身份进行有效识别,基于个人真实身份信息的认证服务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部分满足了网络空间办理业务的信任基础,但也引发了新的问题,如互联网平台难以找到权威、可靠、便捷的公民身份认证方式;个人身份信息被非法采集;数字经济缺乏可信数字身份作为支撑等。针对这些问题,多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通过建设国家网络身份认证体系推动落实可信数字身份战略,保护公民身份信息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可信数字身份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推进社会公众数字身份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数字身份管理体系标准化整合衔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要求,“推动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保障使用个人信息数据时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

为此,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建设了国家网上身份认证基础设施,向社会提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下安全、便捷证明个人身份的需求,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已在部分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邮政寄递、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开展了试点应用。为进一步规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使用场景、使用原则,明确相关方的权利义务、职责任务、法律责任,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六部门制定了《管理办法》。

二、问:推行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有哪些法律依据?

答: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具有充足的法律依据。《网络安全法》第24条规定“国家实施网络可信身份战略,支持研究开发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动不同电子身份认证之间的互认”;《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2条规定“支持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认证技术,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33条规定,“国家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支持个人、企业自愿使用,电信业务经营者、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对存在涉诈异常的电话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可以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对用户身份重新进行核验”。

根据上述法律,为规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管理,保护用户个人信息权益,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六部门研究制定了《管理办法》。

三、问:《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管理办法》共16条,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明确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及网号、网证的概念、申领方式;二是明确了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效力、应用场景;三是强调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对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四是对未成年人申领、使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作出特殊规定。

四、问:《管理办法》对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等保护和处理个人信息,是如何规定的?

答:《管理办法》严格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充分保障公民个人信息权益。

一是在信息收集方面,《管理办法》规定,对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的,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外,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从而减少互联网平台收集个人身份信息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管理办法》也明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应当按照“最小必要”原则收集信息,所收集的信息仅限网络身份认证所必要的信息,不得收集其他信息。

二是在信息提供方面,《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坚持“最小化提供”原则,对依法需要核验用户真实身份但无需留存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仅向互联网平台提供核验的结果,不提供其他信息;对依法确需获取、留存用户法定身份证件信息的,经用户单独同意,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向互联网平台提供必要的明文身份信息。此外,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履行协助义务的,公共服务平台应当依法提供相关信息,但提供的信息仅限网号、网证对应的真实身份信息和认证日志信息。

三是在其他信息处理方面,《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处理个人信息或者向自然人提供公共服务,应当依法履行告知义务并取得其同意。处理敏感个人信息的还应当取得个人单独同意。

五、问:《管理办法》对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保护数据安全,是如何规定的?

答:《管理办法》严格依照《数据安全法》等法律规定,要求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数据安全。

一是公共服务平台应当建立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与技术防护措施,健全完善监督制度,有效保护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二是公共服务平台处理的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估。

三是公共服务平台发生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安全事件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四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服务涉及密码的,应当符合国家密码管理有关要求。

六、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和采纳吸收的情况?

答:2024年7月26日至8月25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反响热烈,各渠道收到意见建议1.7万余条,媒体和网民认为此举有利于保护个人信息、净化网络环境。从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核心指标来看,征求意见期间,“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下载量同比增长90.9%,网号网证申领量同比增长129.9%,客服咨询量同比增长295%,充分体现了广大网民对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的支持和认可。另外,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和网号网证是面向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措施,属于新生事物,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属于正常现象。

在收到的意见中,针对《管理办法》条款的建设性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确保网号网证使用的自愿性、保障未使用网号网证用户享有同等网络服务的权利、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自身的监管、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等。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对上述意见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先后组织3场专家研讨会,充分听取网络技术、法律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互联网企业、行业领域代表等的意见建议,在充分尊重社会反馈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尽最大可能吸收的原则,对《管理办法》做了多轮次修改完善,重点增加确保网号网证使用的自愿性、确保未使用网号网证用户享有同等服务、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安全监管、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内容。此外,根据有关法律专家、技术专家建议,并借鉴世界主要国家数字身份体系建设通行做法,将试点应用时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图标中的“身份认证”修改为“数字身份”。

七、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与现有认证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

答: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为首要目标,以匿名化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身份登记,与其他身份认证服务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权威性。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基于法定身份证件信息和国家人口基础信息,为自然人提供网号网证的申领、认证服务,并结合生物特征等多个因子认证,确保认证结果权威。

二是安全性。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以匿名方式认证身份,能够减少公民身份证号码、姓名等明文身份信息的直接使用,可有效避免相关方过度采集、留存个人身份信息,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的安全。

三是可信性。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附加了自然人的行为属性,每次认证需要本人参与以获得个人授权,自然人可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历史认证记录中查看近期在各个互联网平台的认证情况,具有可追溯性和抗抵赖性等特点。

四是便捷性。用户可使用智能手机调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核验身份,大大减少账号密码丢失、遗忘等问题,方便人民群众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下,一键授权便捷办理事项。

五是公益性。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有别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对法律要求的强实名认证场景,依规免费向企业提供,大大降低身份认证成本。此外,还可为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拓展数字空间业务深度、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提供支撑。

八、问: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目前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答: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开展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和监测审计,及时修复安全风险和漏洞,能够有效保护数据安全。

一是通过匿名化技术保护公民身份信息、数据,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平台的身份数据基于国家标准密码算法和复杂的运算过程完成匿名转换,技术方案获得了有关主管部门评审认可。

二是通过体系化的数据安全方案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保护。从业务性质、使用范围、关联影响、合规要求等维度对数据进行分级分类,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

三是建立完善的数据运维安全流程,严格数据访问控制和审批管理。对数据使用全程审计,确保合法合规。严格数据运维人员管控,统一访问入口,依据角色级别及权限匹配身份鉴别措施,实现数据接触可管可控,确保数据访问行为全程可追溯。

四是坚持实战化攻防演练,实现主动防御的持续化数据安全防护。周期性开展实网攻防演练、安全风险评估、等级保护测评、商用密码评估等工作,保持联防联动的安全机制,不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及时发现和修补安全漏洞,提升系统整体数据安全水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国铝冶炼行业将会继续“偏热”... 全球铝合作伙伴2025年05月24日 10:20重庆中国铝冶炼产业月度景气指数监测模型结果显示,4月...
宝钢全球首发四款无取向硅钢:未... 来源:不止是钢货5月22日,宝钢股份第四届无取向硅钢应用技术大会在成都举办。现场全球首发4款全新高性...
广州一超市电灯突然爆裂砸中女子... 5月23日下午,广州番禺区洛溪新城的一佳超市(吉祥楼店)的电灯突然爆裂,玻璃碎直接砸到一名路过女子的...
8000余名徒步爱好者共赴西宁... 海龙 摄邂逅绿水青山,生态美景如诗如画;感受夏都西宁,凉爽气候沁人心脾;领略城市特色,高原古城别具风...
蔡崇信:过去5年阿里经历了很多... 第五届BEYOND国际科技创新博览会(BEYOND Expo 2025)于5月21日至24日举行。在...
哈尔滨太阳岛风景区添新景迎端午 5月24日,游客在太阳岛风景区拍照留念。当日,以“民俗+文旅+消费”为核心的2025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登顶亚洲之巅!武汉女足获得首届...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5月24日晚,2024—2025亚足联首届女子冠军俱乐部联赛决赛在武汉体育中心打...
西宁雪豹队斩获赛季首胜 罗延京 摄本报讯(记者 金华山)5月24日,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第二轮西宁雪豹队与玉...
保加利亚副总理:中国和保加利亚... 转自:千龙网日前,在宁波参加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的保加利亚副总理阿塔纳斯·扎菲罗夫接受总台记...
加密货币投资者 John Wo... 纽约警方在曼哈顿下城逮捕了 37 岁加密货币投资者 John Woeltz 及一名 24 岁女性同伙...
员工信息泄露了? (转自:五道口江湖)25司合作的给员工积分的商城,结果最近很多员工收到了中介的加好友申请,并且发来了...
特朗普再挥关税大棒引强烈反应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继欧盟和苹果公司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23日又向三星及全部手机企业发出关税威胁...
某头部券商的外包?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转自:五道口江湖)...
小狗帮助救了70岁老人 【#小狗帮助救了70岁老人#[心]】#老人山中迷路狗狗吸引来救援队# 近日,江西遂川县,一位七旬老人...
高通CEO公布骁龙AI PC最... 澎湃新闻记者 宋一聪临近2025年年中,回看过去一年,生成式AI一直处于焦点中的焦点,其发展与日俱新...
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怎样操作... 推荐性国家标准《售后服务 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5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无理由退货的退货条件、退货流程、...
叹为观止!内蒙古一地现“落日彩... 5月23日晚,内蒙古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的蒙兀室韦苏木惊现“落日彩虹”。5月23日晚 内蒙古额尔古纳惊...
斯坦福大学教授周雪光:科学理性... 原创:中信 秦朔朋友圈头图由豆包生成,提示词:科学 未来 科技没有人会怀疑,过去几百年里,人类正身处...
允许运动员使用兴奋剂的“增强运... 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坚决反对“增强运动会”中国反兴奋剂中心23日发表声明,坚决反对将使用兴奋剂美化为“科...
超燃视频回顾莎头三连冠 转自:今晚报 #休斯顿的风吹过德班吹到了多哈##王楚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