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来而来,感受四川的创新基因。”5月23日,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外的大屏幕上,AI主持人“小川”一亮相就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当天,2025年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暨蓉城科学之夜在这里举行。
本届活动周以“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包括主会场启动仪式、五大特色分会场、200余场配套活动。通过致敬科技工作者、科学实验展演、主题展览互动体验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展现科技工作者的探索精神,展示四川重大科技成果。
国之重器集结亮相
活动主会场室外的C位,留给了最近“火出圈”的歼-10C模型机。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人专程前来拍照打卡。除了歼-10C模型机,当天,国之重器“华龙一号”模型、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等诸多四川科技创新重大进展和成果集结亮相。
既能看,还能体验。在活动现场,AI上“新”未来展区引来不少观众体验。拿起手柄、对着屏幕中的地图和操控界面,就可以模拟操控无人机。“就像原地‘飞’一样,太好玩了。”体验过后,成都市民杨红大呼过瘾。
“这是学院研发的洪武系列无人机操控训练系统装置。”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扬翼实验室负责人李泓成介绍,目前团队已和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达成合作,将设备用于无人机操控员日常训练。
一旁,科大讯飞的声控俄罗斯方块、AI绘梦坊等游戏装备,也吸引了不少人。不少观众体验后感叹:“这些游戏不仅好玩,还能让自己了解更多AI相关知识。”
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互动展示体验活动中,宇树科技机器狗Go1、Go2亮相现场。魅客科创中心创始人余能强将一个机械臂放在Go2身上,有了“手臂”的机器狗立刻跑起来帮人端茶倒水。余能强介绍,这一机械臂的制作者是成都小学生,“这次活动带机器狗亮相,不仅可以展示机器狗的更多应用场景,还能让更多人了解到,创新离我们并不遥远。”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23位,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较2018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
配套活动“全城联动”
“3、2、1……”当天20时30分,随着现场倒数声响起,成都自然博物馆门口“光跃行者”巨型气膜亮起“科技之光”,四川科技馆、成都电视塔、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等成都市地标性建筑同步亮起科技主题灯光。
“点亮‘科技之光’意味着活动正式开启,接下来一周还有更多精彩纷呈的活动。”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活动周期间,将分别在成都高新区、金牛区、郫都区、双流区、温江区等地,设立“汽车科普嘉年华”“人人都是应急侠”“遇见科学 预见未来”“万物共生 守护多样之美”“嘿科技来了”等分会场,科普活动覆盖科学、自然、应急、交通、医疗等领域。“市民不仅可了解汽车发展历程和汽车技术革新,还可参与安全科普AR互动体验、生存技能课堂互动等。”
重点实验室开放、博物馆奇妙夜……200余场配套特色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方便成都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全方位、近距离、沉浸式感受科技的“星辰大海”。其中,部分在蓉重点实验室面向公众开放,成都市级科普基地开放夜间探秘、延时服务等;“蓉城科学课堂”活动聚焦先进技术、生命健康等六大领域,面向青少年广泛开展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