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上海基层卫生工作亮相国际大会了。正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传来消息:当地时间5月22日,上海市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代表团受邀在“Better Community Health——老龄化、城市化、信息化时代的社区健康新图景·国际论坛”分论坛进行主题发言。
会上,闵行区卫健委主任杭文权以《从有到强:一个经典城市社区健康系统的发展——中国经验 闵行之路》为题作主旨发言。此外,闵行区的古美、虹桥、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进行主题交流,梅陇、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参与圆桌会议。上海基层医疗改革成果引国际社会关注。
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上海样本”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闵行区不仅在经济与科技领域跻身世界舞台,其卫生健康事业的创新实践也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改革开放前,闵行区依靠“三级医疗保健网、赤脚医生、农村合作医疗”三维防线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服务与保障体系,以低成本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为全球发展中国家破解城乡健康不平等提供了重要参考,更为今天的闵行区卫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今,闵行区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社会保障制度为三大引擎,驱动卫生健康发展新格局。在此期间,通过“顶天”“强腰”“立地”的多层次健康服务体系,闵行区做强顶尖医疗,提升区域医疗中心能力,夯实基层服务。
至2024年,闵行区三甲医院种类、数量全市领先,构建了11个医联体。通过“1+10+X”赋能举措,闵行实现医学院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以专家专科下沉、人才培养培育、号源优先供给,夯实基层首诊、分诊、转诊能力,赋能儿科、康复、口腔等10项社区医疗服务提升,并因地制宜发展“X”项特色服务。
比如,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筛-转-服”一体化近视防控多学科门诊,浦江、梅陇、马桥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门诊手术治疗,古美、浦江、申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拓展内窥镜业务等,建设“家门口”整合型卫生健康服务平台。
闵行区卫健委主任杭文权表示,面对城市老龄化挑战,闵行通过基层赋能、数字化转型、智慧医疗等多举措,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有机整合和高效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了“网底”关键作用。当前,闵行区在上海市率先实现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质化、标准化建设,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形成各自品牌特色和优势。此次在世界卫生大会分享“闵行样本”的经验,希望能为全球健康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打造“家门口”健康服务新范式
如今,闵行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服务模式创新,不断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此次大会上,闵行区卫健委代表团重点分享了社区健康管理、医防融合、医养结合等方面的实践及成效。
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生态,包括在生命早期提供孕前保健指导、分娩指导、产后健康访视及新生儿健康随访;针对儿童阶段提供31种疫苗注射,并开展学习困难、注意力缺陷等20余种儿科疾病筛查;针对中青年阶段提供疼痛、减重、营养、口腔等疾病的健康服务;在老年阶段聚焦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肿瘤等多种疾病筛查和健康管理服务。
吴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建设健康管理中心、慢病支持中心、综合护理中心、口腔标准化防治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中医康复示范中心、标准化心理咨询门诊等,在社区慢性病管理的过程中发挥“防”的前置作用。依托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资源,这一社区医院还对慢病患者实施“精细化诊疗-稳定期转回社区”的闭环管理;将中医治未病技术拓至健康人群,从生活社区延伸到高校、企业、养老院等。
为更好地照顾老年群体,闵行区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养结合主阵地。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家庭医生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联动的N+1+X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辖区提供日趋完善的为老服务网络,形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老龄友善社区氛围。
梅陇和莘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享了社区卫生健康管理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此次大会上,闵行区展示了在老龄化、城市化背景下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探索成果。记者从闵行区卫健委获悉,未来,闵行区将进一步优化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服务,实现医疗体制机制改革新突破,打造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健康服务新范式。
原标题:《上海基层医疗改革成果亮相世界卫生大会, 闵行经验获国际社会关注》
栏目主编:樊丽萍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闻佳 通讯员 刘念 朱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