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沐甜科技
原标题:耿马:科技赋能蔗糖产业强势出圈
近年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坚持科技创新引领,争取科技项目支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强化招商引资,强化机制落实,以甘蔗基地为基础,以产业链为轴线,以产业园区为核心,聚力开发“一根甘蔗吃干用尽”“5+N”全产业链模式,推动蔗糖产业从“链”到“联”集群发展。
一套机制联合推动。组建甘蔗产业协调服务机制,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主抓主推蔗糖产业;每年召开一次蔗糖产业大会,总结推广典型,形成全县齐心协力推进甘蔗全产业链建设的浓厚氛围;建立科技服务机制,强化人才服务;建立良种研发机制,出台《耿马自治县甘蔗良种体系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完成《耿马县国家区域性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发展规划》;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行保底价全额收购和二次结算;建立政银企合作机制,创新金融机制推广“蔗农贷”,实现榨季结束付完蔗款常态化。
一个体系支撑发展。立足甘蔗特色产业发展优势,积极搭建平台,探索院企合作,以“候鸟”式柔性引进人才,用“候鸟”带“留鸟”,形成“专家团队+县管人才+企业技术骨干+乡土人才”的产业科技人才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立专家工作站,引入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队、农科服务团、云岭农科小院。联合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部门和制糖、饲料、肥料等企业,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系统措施。突破蔗糖产业链关键技术7项,引进甘蔗新品种25个,重点推广新品种3个,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培育涉糖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户、科技型中小企业 6户、创新型中小企业 4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全县甘蔗品种优良化率达到100%,甘蔗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云蔗05-51在耿马旱地百亩连片平均亩产创造了全国无灌溉区单产最高纪录9.2吨,云蔗08-1609在耿马创造了国际糖分最高纪录达20.3%。开展制糖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实现产业链延伸,使耿马成为全国首个闭合整个蔗糖产业链最后一环的地区。以制糖废弃物甘蔗渣为原料,开发出蔗渣可降解餐饮具等系列新材料产品130多个,产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为原料,运用高分子技术生产出全生物降解地膜,从源头上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人才体系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技术+项目”支撑,赋能蔗糖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种模式引领方向。立足特色资源禀赋,聚焦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聚集产业科技人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势发力转型升级。以产业园区为主阵地,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加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和壮大主导产业,向新而行,聚链成势,使产业园区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引擎”。从“链”到“联”集群发展,打造糖品链、酒精链、浆纸链、饲料链、肥料链等5个“链群联合体”,构建“糖、酒、纸、饲、肥、新材料”的蔗糖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实现从甘蔗到甘蔗的“甜蜜循环”。目前,蔗糖全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甘蔗工业入榨量、产糖量居全国第八、云南省第一,甘蔗综合利用率居全国前列。
一业特色绘美边陲。聚焦“一县一业”,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和聚集效应,发展蔗糖产业上下游配套,带动蔗糖产业加快接“二”连“三”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断延伸蔗糖产业链条。截至目前,全县甘蔗种植面积40万亩,覆盖9个乡(镇)、68个村(社区)、2.3万农户12万人,蔗农人口占农业人口的57%,蔗农人均甘蔗收入达7700元以上,财税收入达1.4亿元,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43.75%。
(转自:沐甜科技)
Hehson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下一篇:84岁老人北京急寻烈士哥哥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