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北京邮电大学举办“相约北邮,智选未来”2025年校园开放日·记者见面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今年北邮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并新增多个联合学士学位和双学士学位培养项目。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开辟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绿色通道”。2025年高考招生季,北邮、北航、北理工、南航、华南理工、西工大共6所高校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专业布局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低空经济先行区域。
瞄准低空经济 培养高精尖人才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部培养协同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未来学院副院长顾仁涛介绍,未来学院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是北邮创新办学机制、重点布局建设的交叉工程类专业。课程特色鲜明,主要体现为“多科融合+人机协同”的育人体系、“个性发展+科创先行”的育人理念这两大特点。
顾仁涛对记者表示,与国内其他院校同专业相比,未来学院为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设计了“大师领航+产业激发”育人支撑,组建了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领衔的高水平教师团队,同时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大力推动科教融汇。此外,鉴于低空经济深厚的产业属性,学院将与行业头部企业以及各地产业研究院开展合作,为学生构建产业实践环境,促进产教融合。同时支持优秀学生牵头开展科研项目、开发创新软硬件系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围绕低空经济及相关领域开展主动探究和实践,以高质量科创项目推进高质量人才培养。
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正精准匹配当下迅速扩容、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市场,预计2026年突破1万亿元,2035年达3.5万亿元。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王尚广此前表示,低空经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将需要大量的高精尖人才。这也意味着,低空经济相关本科专业就业前景非常可观,或许会成为下一个热门报考专业。
深耕具身智能 助推行业发展
今年年初,人形机器人在春晚的表演引发了公众对机器人行业的高度关注;今年3月,具身智能更是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具身智能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本次记者会上,北京邮电大学智能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许长桥对机器人工程专业的优势特色进行了重点介绍。
他认为,机器人工程专业位列《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十大重点领域第二位,随着智能化改造升级需求增长,行业人才缺口巨大。2024年,北邮新设机器人工程专业,以“新工科”改革为引擎,为这一赛道注入动能。
许长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专业深耕机器人基础研究领域,服务航空航天、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特别在具身智能方向,专业将深入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助力行业发展。
为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许长桥指出:“机器人专业以航空航天、智慧医疗、智慧物流为特色。在航空航天领域,与航天院所合作,完成了空间机械臂型号研制。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接触到机器人领域前沿技术和应用场景,提升了专业水平。在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方面也和医院、物流企业合作,提升学生能力。”
2024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扩大至75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32.7%。随着机器人在工业、医疗、物流、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市场对机器人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从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来看,机器人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绿牌专业”,就业优势明显。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