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春新区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为吉林振兴、东北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长春新区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与其他国家级新区发展实绩相比,与国家对长春新区的期待相比,长春新区还有努力空间。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载体与高地。一方面,长春新区需要提升科技创新策源优势。始终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集聚前沿科技力量,持续推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攻关,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长春新区需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实现产业深度转型升级,通过企业、产业有进有出,进一步优化新区产业布局,通过促进产学研有效转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通过推动企业“智改数转”加快产业数字化进程,形成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高地。
更好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源的同时,长春新区需要“跳出新区看新区”,发挥更强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从区域协同发展来看,要与周边地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创新资源共享,形成以新区为核心的更具规模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来看,要紧跟科技跨领域交叉融合、三次产业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趋势,发挥新区在推动产业门类之间、大中小企业之间、产业链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协同耦合作用,通过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创新动能,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拓展改革创新优势。国家级新区是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在深化改革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形成一批首创性和引领性改革举措。长春新区未来还需在持续深化改革方面有所作为,用好国家赋予新区的改革自主权,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打通堵点、卡点,让各类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加快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促进形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的质变。
(作者系国家高端智库吉林大学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