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
33场主体活动搭建起人才交流新平台,数以万计的岗位需求集中释放……刚刚过去的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向广大英才发出邀请,成为贵州涵养人才“活水”、招揽“凤凰栖”的生动实践。
在省人大代表、贵阳学院研究生管理处处长杨允仙看来,贵州人才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人才政策“有温度”,招才引智“加速度”。
拓展就业渠道、协同联动挖掘岗位资源、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杨允仙始终关注人才培养,关注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提升。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民生,也是城市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指数。”今年省两会期间,杨允仙在参加贵阳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希望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如何为高校毕业生发挥才能“搭台架梯”?杨允仙建议,推进人社、工信、教育等多部门横向联合指导就业,精准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发挥产业链引擎作用和产业园、工业园平台作用,开展更精准、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小而精、专而优”的专项引聘活动,充分提高引才聚才效率,让贵州和各类人才实现高效的“双向奔赴”。
“目前,我省县级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共135个,远远不能满足相关需求。”杨允仙建议,紧盯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贵州打造全国产业备份基地的机遇,拓展友好交往城市,强化省外劳动协作站公共服务作用,推动高校实习生输出和返黔工作,把本科生、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订单教育建立起来,提高我省人力资本存量,促进产业集聚。
今年省两会期间,杨允仙还建议聚焦旅游实际问题,有目的地培养专业人才,“不同地区的高校应聚焦当地旅游资源发掘存在的问题,以实际课题方向培养学生,也希望政府能够搭建相关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好实战训练环境。”
躬耕教坛多年,杨允仙明白,人才聚则事业兴,城市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未来,她将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以“帮助高校毕业生安下一个家”为己任,为实现人才在贵州的双向奔赴贡献力量。
下一篇:桥上的文创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