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是写给未来的企划书,也是一种有关“生长力”的选择,它会倒逼你进行信息筛选与判断,也会暴露你的认知盲区。笔者整理了一些考生及家长可能会产生的疑问及困难,希望能助力本届高三毕业生做出合理的决策。
Q:志愿填报前,要做些什么准备?
A:首先,要熟悉上海的招生模式,了解招生政策中的一些关键词,比如“两依据一参考”“平行志愿”“顺序志愿”“院校专业组”“专业组代码”“专业代码”“投档比例”“投档位序”“专业调剂”“退档处理”等。这些可以在《2025年上海高考指南》《2025上海高考志愿填报手册》上找到详细的解答。其次,要了解各院校的招生简章,比对目标院校今年与去年的招生简章及专业计划有没有发生变化,包括专业设置、计划人数、培养目标等。这些数据是庞杂的、细碎的,好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都有详细的信息,也可关联到各大学官网。
Q:综评批次志愿填报的注意点是什么?
A:综合评价批次志愿可以填报4个平行志愿,并按1:1.5的投档比例由高分到低分投档。但前提是必须综评报名成功,通过初审,并且高考成绩达到“特控线”。因此,首先要提醒家长和考生的是,综评报名截止时间在高考之前,一定要应报尽报!曾经有考生在正式综评填报志愿的时候怎么也填不了某大学,原来,是家长认为她考不上这所院校,没有向院校抛橄榄枝,痛失机会,甚是可惜!
另外要强调的是,综评批次可以填4个专业组,这些专业组可以来自一个院校,也可以来自不同院校,按照你的兴趣或着参考历年面试入围线从高到低填。
Q:志愿填报是优先专业还是优先院校?
A:如果考生职业目标明确,对未来自身发展有一定规划,很清楚将来想做什么,可以优先选择专业;如果不是很清楚未来职业规划,对职业期待比较模糊,可以先采用排除法,去掉自己明确不喜欢的专业,优先选择院校,大部分的综合性院校都会给学生有再次选择的机会。
Q:专业目录上有八九百个专业,该如何选专业?
A:首先,对专业的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名称上,要真正去了解专业开设的课程、将来的就业领域等等。比如“信息工程”和“信息安全”名称相似,却是两个方向完全不同的专业。其次,要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来选专业。如果兴趣和优势不明显,也可以考虑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硬核”专业或者目标院校学科评估评级高的专业。最后,必须提醒大家,在网上填报时,“专业组代码”比专业组名称更重要,曾经有一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搞错专业组代码,被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录取,最后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放弃。
Q: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组织编写的《2025年招生专业目录》这本书怎么读?
A:这本书可以结合往年(主要是23、2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各专业录取人数及考分》一起分析。除了看清专业组代码、科目要求、专业代码以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学制(尤其是医学院,会有专业名称一样但学制不同的专业)。此外,专业计划数非常重要。结合该专业往年的录取人数及平均分位次,比对自己高考分数对应的位次,分析专业计划数变动情况,做出填报该专业是属于“冲一冲”“稳一稳”还是“保一保”的预测。当然,若院校因校内改革等因素,出现了新增专业,没有之前的数据比对,可以在该院校的现场咨询会上了解更详细的内容。最后提醒的是,不要忽略《招生专业目录》里的“语种”和“备注”,如果备注里标注的大类招生中具体专业有限报条件一定要小心,如果自身条件不符合该专业报考条件,就不要强行填报,以免浪费机会,假设该专业组还选择了不愿调剂,会造成退档的后果。
Q: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点?
A:在高校录取通知书寄到之前,考生及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保持手机通信畅通;要保管好准考证,有的高校需要提供高考准考证;在社交媒体分享喜悦的时候,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还有两个重要提醒:你的志愿中没有填过的学校寄来通知书肯定是假的,让你交费才能拿到的通知书也肯定是假的。
最后,祝愿高三考生们潮平海阔,千帆竞发,大学有约,未来可期!
本文作者:鞠妍(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三年级组长、数学高级教师)
原标题:新民·教育星球|一线高三教师6组实用问答,解开高考志愿填报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