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在资本市场再创新高。5月21日,比亚迪(002594.SZ)A股突破并收于“400元/股”大关,其盘中最高触及404.0元/股,这也是比亚迪时隔一个月后再次突破历史新高。
此外,同股同权的港股比亚迪股份(01211.HK)股价近日亦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截至5月21日收盘,日内涨幅高达4.05%,报462.6港元/股。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在资本市场“大获全胜”的同时,也迎来了其发展史上的又一关键里程碑。2025年5月16日,港股比亚迪股份正式被纳入恒生科技指数,不仅标志着其获得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身份的权威认可,更预示着比亚迪在估值逻辑、资本关注度、国际品牌认知等多个层面的深刻重构。
从“造车”企业到“科技公司”的身份跃迁,是比亚迪坚持“技术为王”战略多年来的厚积薄发。在全球化布局不断提速、智能化能力持续演进的背景下,比亚迪正从加速从外界普遍认知的整车制造商转型为全球新能源生态解决方案提供者,开启“科技化+全球化”的全新发展拐点。
科技定位确立:比亚迪的价值重估逻辑
恒生科技指数作为港股衡量科技企业表现的核心风向标,此次将比亚迪纳入其中,是对其科技属性的官方背书。这一举动打破了长期以来市场将其视作“制造型车企”的固有认知,使比亚迪与腾讯、阿里、美团等互联网与科技巨头一同站在“科技企业”的同一舞台上。
比亚迪之所以能获得这一认可,背后是持续且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据公开数据,在过去14中,比亚迪已连续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当前研发人员超12万人,位居全球车企前列。其推出的“天神之眼”“云辇”“易三方”等技术均代表着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沿技术高度。
这种由深度自研驱动的科技力,不仅为比亚迪赢得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也逐步改变了其在资本市场的估值模型。
据测算,目前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总规模超过1700亿港元,按最高8%的权重测算,预计将有逾150亿港元的被动资金流入比亚迪。这不仅将在短期内推升股价表现,更将引发长期投资者对其科技成长性的重估。
此次入列恒生科技指数,将极大提升比亚迪在全球资本市场与消费者层面的品牌科技形象。其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整车电子架构等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成果,将更易获得全球市场的关注与认同,为其在高端市场的突破提供品牌势能支持。
全球化协同发力,科技实力深入国际市场
比亚迪科技地位的跃升,也正在被国际知名机构所印证。5月,凯度BrandZ发布的《2025全球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比亚迪以144亿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球汽车品牌第六,品牌价值同比增长高达43.6%。
当前,比亚迪的出海进程显著提速。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达427.21万辆,出口同比增长72.3%,三年累计出口量突破70万辆,稳居泰国、巴西、新加坡等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榜首。
就在本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其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布达佩斯,这是其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节点。该总部不仅承担销售、售后、测试认证及本地化研发等核心职能,还计划与三所匈牙利高校联合研发智能辅助驾驶和下一代电动技术。此举标志着比亚迪从“产品出海”转向“技术与生态出海”,加速本地化深耕。
从自主研发的持续深耕,到国际市场的纵深拓展,再到品牌价值的历史跃升,比亚迪正以“制造+科技”的组合拳,打通智能化与全球化的双循环通道。这是中国制造进化为中国科技,在全球产业舞台上崛起的生动注脚。比亚迪正在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企业,不仅能造车,更能用科技重新定义未来出行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