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检察院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打造“枫雪同程”法治化涉检信访改革品牌。该院以12309检察服务中心为“大本营”,以派驻黄埔区综治中心检察窗口为“分基地”,以各街道检察官办公室为“联络站”,从接访处置、风险研判到反向审视形成闭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主动融入“1+6+N”治理体系 全力打造多元共治格局
黄埔区检察院主动将检察工作融入社会治理,构建检察服务融入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新格局。
在区委政法委的统筹协调下,积极参与区内重点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化解工作。准确厘清信访人核心诉求、精准定位责任主体,推动受理法治化。
坚持调解优先,加强受理环节的释法说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和解、协商等途径化解矛盾纠纷。依托黄埔区综治中心专门工作室,探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以调解推动矛盾化解。如在办理邓某某故意伤害案、陈某某等人寻衅滋事案、龙某某等人寻衅滋事案中,在黄埔区综治中心调解员的协助下,促成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社会矛盾最终化解。
持续优化“家门口检察院”工作。起草出台《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检察院 深化落实“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实施方案》,完善检察官全覆盖挂点全区17个镇街综治中心推进检察官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多元治理、协同治理、高效治理。
落实特定群体保护机制 突出释放检察温度
致力打造司法救助精品案件
与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等7个部门联签保障特定群体相关权益的实施意见,推动实现线索双线移送与衔接。如在收到黄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移送的一起涉退役军人家属的司法救助线索后,该院立即启动绿色办理通道,提请广州市检察院共同开展调查核实工作并进行联合救助。同时,为切实解决被救助人家庭实际困难,联动黄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黄埔区爱国拥军促进会等开展多元帮扶,合力为退役军人一家解决实际困难,充分落实拥军优属政策。该案被《广东控申检察情况反映》确定为司法救助典型案例。
推动控申检察与四大检察业务相衔接
在一起民事诉讼监督案件中,该院接收司法救助线索后马上启动内部法律监督线索移送机制,由民事行政检察部和控告申诉检察部联合召开司法救助线索分析会,共同向申请人所在社区进一步了解情况。经调查,申请人一家生活困难,且家庭多名成员为精神病患者,该院立即启动快速办理通道,还与被救助人所在社区党委、居委会构建“司法救助+社区帮扶”模式,合力提升救助效果。
加大对特定人群的帮扶力度
依托与黄埔区社会建设促进会的联签机制,做好涉未成年人、涉困当事人的临时帮扶工作,减少次生矛盾产生。2025年已启动临时帮扶5人次。
强化落实包案制度 依托听证解法结化心结
黄埔区检察院对首次申诉信访的刑事申诉、立案监督和国家赔偿案件全部实行院领导包案,包案领导秉持 “求极致” 的工作理念,坚持亲历性办案原则,全程跟进案件办理,切实做到包阅卷、包审查、包督办、包结案、包化解、包稳定,能听证尽听证,力促矛盾化解。如在陈某某申请立案监督案中,包案领导和协办检察官深入研究案情,对信访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结合司法实践从专业角度耐心解释诈骗与民事纠纷的区别,同时就如何提起民事诉讼提供咨询意见。经耐心释法说理,信访人表示接受本院的解释和初步的处理意见。又如在李某某申请立案监督案中,包案领导赴申请人所在的城市,调取案件卷宗、听取当地检察机关意见并接访申请人,后主持召开公开听证会,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
接下来,黄埔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深入推进信访法治化,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度融入控申检察工作全流程、各环节,确保群众诉求始终在法治框架内有序办理、妥善解决。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立足区域实际,优化信访案件分流渠道、全面落实特定群体权益保障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司法保护体系,以更高质量的检察履职回应群众司法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来源:黄埔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