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沛)5月21日,记者从自治区财政厅获悉,广西聚焦家庭、医院、养老院三大关键场所,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打造居家护理、医疗护理和养老护理“三护”立体服务网络。截至今年3月底,南宁市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基金累计报销5.04亿元,为1.15万名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有效解决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难题。
聚焦家庭单元,构建长护险居家护理体系。南宁市作为国家试点城市,从2021年3月起建立全市统一、覆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长护险制度。试点以来,基金累计收入9.88亿元、支出5.74亿元,滚存结余4.14亿元,制度覆盖171.37万人,1.68万人符合待遇享受条件。实际享受待遇人数中,近94%待遇保障对象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其中93%选择居家照护服务。
聚焦医院场景,打造规范化医疗护理员队伍。2024年,自治区财政厅安排资金1500万元,支持在15家试点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护理员技能培训和鉴定、服务质量考核等工作。2025年,自治区财政厅加大投入,安排资金1.09亿元,将医疗护理员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区推广,目前已覆盖全区100%的三级医疗机构、65%的二级医疗机构。
医疗护理员队伍逐步规范化、专业化,截至2024年底,15家试点医疗机构医疗护理员由过去的1666人增至3527人,就业容量日益增大。
聚焦养老院所,促进养老护理服务提质增效。2024年以来,自治区财政厅筹措资金1961万元,对211家民办养老机构给予3000—5000元/张新增床位建设补贴,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筹措资金304万元,对1701名持证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并缴纳社保的养老护理员,每人每年给予600—4800元岗位津贴,提升养老护理员待遇;筹措职业技能培训资金1026万元,开展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培训9571人次,推动全区23所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评估认定20个自治区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50%以上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设养老服务培训工种,实现养老服务人才供给量质齐升。